枫亭镇及其周边的文化之旅
福建省汉文化研究会
陈经纬
我的家乡
莆田县荔城
仙游县鲤城
枫亭镇
晋江县刺桐城
惠安县螺城
马甲镇
峰尾镇
26公里
30公里
27公里
50公里
山路
40公里
园庄
涂岭
18公里
南埔
23公里
40公里
赖店
华亭
河市
辋川
郊尾
笏石镇
灵川
24公里
泉州港
湄洲港
东海
洛阳
山腰
罗溪镇
龙华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北宋名臣暨泉州知府蔡襄故里——枫亭镇。枫亭镇是兴化府莆田县、仙游县与泉州府惠安县交界处的商贸重镇,西北方向距离仙游县城鲤城26公里,正南方向距离惠安县城螺城27公里,东北方向距离莆田县城荔城30公里,西南方向距离晋江县城刺桐城(泉州府城鲤城)50公里。枫亭镇,作为以莆田荔城、仙游鲤城为代表的莆仙文化和以晋江刺桐城、惠安螺城为代表的泉州文化的综合影响力达到均衡的交界地,自古通用兴化语和闽南话。在文化方面,枫亭镇融合了莆仙文化与泉州文化,结合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枫江文化(枫慈溪文化),有国家非遗“枫亭元宵游灯暨文艺踩街”。
一、故乡的旅行
蔡襄(1012年—1067年),汉族,字君谟,出生于北宋泉州府连江里赤湖焦溪(今枫亭镇青泽亭村),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和园艺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洛阳桥。任福州知府时,去除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任福建路转运使(相当于省长)时,研制宫廷御茶“小龙团”。他著《茶录》、《荔枝谱》,倡令植福州府(福鼎北)至漳州府(绍安南)七百里行道松。
惠安县洛阳桥蔡襄雕像
(一)从蔡襄陵园的旅行中我想到洛阳桥
(注:宋朝时,连江里为莆田、仙游、惠安三县共同管辖,税赋均分,辖区包括今枫亭、东海、界山三镇,直到明朝嘉靖后期才一分为三,分属三县管辖。)
宋朝泉州、兴化分界连江里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府晋江县(今洛江区)万安镇与惠安县(今台商区)洛阳镇交界处的洛阳江上。北宋皇佑五年到嘉佑四年(公元1053年到1059年),由当时的泉州知府蔡襄与其舅卢锡(惠安县人)共同主持建造。在洛阳桥中段,有一块蔡襄亲笔书写的“晋惠交界”的牌匾。洛阳桥是古代惠安县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法的运用,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的造桥界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泉州府晋江、惠安二县分界处的洛阳桥
跨海筑石桥不尽黎民歌惠政
挥毫飞龙风何曾勋业掩文章
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
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业洛阳桥
公摄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
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
蔡襄陵园山门上后人的评价摘要:
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长,汉族,出生于北宋泉州府连江里赤岭紫金山村落(今枫亭镇东宅村),是北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蔡京,是北宋端明殿学士蔡襄的堂弟,金殿五次拜相,封为太师。蔡京实际执政时间有20年左右,是中国封建社会任职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宰相。
(二)从蔡京墓的旅行中我想到
宋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宋史》崇宁初,蔡京当米,厚至数倍。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袖衣絮被。。。三年,又置漏泽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蔡京执政后对慈善事业很热衷,在其推动下,全国范围内(五分之二的今天中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救济体系。体现在三分面:
居养院:收养天生残疾、弱智、伤残孤寡的老人
安济坊:专门负责收治无钱治病的病人
漏泽园:划出地皮建立墓地,专门安葬那些无钱埋葬的人
当今天的我们还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死不起的时候,远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蔡京就已经极力推行这样的免费医疗和养老以及丧葬制度了,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枫亭镇及其周边的文化之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