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 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 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欣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老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顶峰。
生紫烟:“生”生出。“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
的颜色。
九天:传说中天有九层,。
4.在理解词语的根底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齐读。
(2)观看课件,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齐读.
(2)观看课件,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大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根底上,老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