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山导游词
海棠山是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爱护区、座佛寺对祖国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肯定的贡献。
挚友们,下面我们将沿着16华里的登山步道,来欣赏海棠山除了精致的寺院古建筑艺术之外的另外两大景观 :鬼斧神工的摩崖造像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海棠山摩崖造像,堪称中国民间艺术杰作───\"中载,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3年),章嘉*率其弟子来此传佛,同时在峻峭的奇峰怪石上雕刻佛像,至今己有 300多年。现在保存完好的石刻佛像共有 260余尊,最大的高达5米,最小的仅 30厘米。3米以上的造像有30多尊。在造像雕刻艺术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晚唐风格,采纳了阳刻、阴刻、高浮雕和龛内浮雕等多种手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汲取融汇外来艺术养分,创建了富有民间传统风格的摩崖造像群,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艺术百花园又增加了一束光线刺眼的新卉。其中,每一尊造像都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辉。这一造像群,是中华民族艺术之珍宝。
挚友们,大家随我来,请大家在登山时肯定要留意平安。下面,我们已经来到了佛雕造像群区。在岩石峭壁上,错落有致地雕刻着十尊摩崖造像。看眼前这幅关公造像,骑马持刀威严凛凛,在浮雕造像的上下左右还刻有满、藏两种文字的楹联并涂有彩绘,历经
二、三百年不脱落不褪色,特殊是雨后欣赏尤为艳丽。海棠山的自然风光特别美丽。天设地造的奇景更是层出不穷。古松怪石千姿百态,山花碧草争奇斗艳,云海日出别有情趣……朝夕改变无穷,四季景观各异。大家请看:关公像前的石缝中生长着两株400余年的并立古松,它们形影相伴,刻刻不离,象十对孪生姊妹,故名 \"姊妹松”。我们再往高处看,,他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结跏跌坐,两手持着甘露宝瓶。他是我国民间尊奉的大佛之一,为净土宗信奉的主佛,密教则称作 \"甘露王\"。佛经上说阿弥陀佛能接引信徒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称之为 \"接引佛\"。(大无量寿经)中有载;遥远时代中,距镜光如来或燃灯古佛 53代时,曾有一位叫\"世自由玉如来 \"的出现世界上,二位国王在他的教示后,深发道心舍弃王位出家为僧,取戒名 \"法藏\",他决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清净庄重的佛园乐土。世自由王如来把 210亿顷土地赐予了他,他最终大彻大悟,实现了自己的宏愿,成为西天极乐世界的教主。在欣赏了上面两幅造像后,我们又来到宗喀巴雕像前。这是又一尊颇有代表性的大佛造像。宗喀巴生于1357年,卒于1419年,原名罗桑扎巴,为青海省涅中县鲁沙尔镇 (今西宁塔尔寺所在地)人。\"宗喀\"是指青海湖以东涅水流域,藏族人为表示对他的敬重,所以不呼其名,而称之为宗喀巴。他是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 (即黄教)的创始人,在西藏佛教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 \"其次佛陀\"。他生于元代末年官宦人家,父亲鲁布木格曾任元朝地方官达鲁花赤之职,母亲兴萨阿却。他兄弟姊妹 6人,他排行老四。他6岁时,曾受顿珠仁钦密法灌顶获密号顿悦多吉。 7岁从师于顿珠仁钦受沙弥戒,法名罗桑扎巴。在化隆夏琼寺依师学经,在良师教化指导下广学经论和密法
海棠山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