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读陶行知》读后有感3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读陶行知》读后有感
认识李镇西老师是从搜狐教育开始的,我一直比较关注教育的发展动态,没事就打开搜狐教育浏览,特别爱看搜狐教育的“当代教育家个人展示页”我觉得这些作者都是教育大咖,他们高屋建瓴,对教育事件分析得入木三分。常常能引起人再一次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这本书汇集了李镇西校长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读书随笔75篇,书中李镇西校长结合陶行知的教育观和自己的教育经历,清晰的阐述了我国当前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同时为现代中小教育者指明了教育应有的行为准则。
在读到《“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这一篇时,我感触很深。陶行知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现今青年人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实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上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这里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清晰的阐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学而不厌”和“以身作则”。
其实,在我来看作为一名教师它本身就应该具备“大学问”。教师应该时刻秉承“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社会如何变革,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也是真正的“为大众服务的情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技能自我提升的需要。同时,学习也可以引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教师将终身学习定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路径,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实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只有不断的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才会在课堂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书香气,出现“亲其师,信其道”景象。
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仅体现在学问上,还体现在言传身教上。正如书中所说:教师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正派人,其具备的特点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统-起来。想要在学生身上看到的东西, 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教师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会在学生面前散发出正能量的人格魅力,才能教育出“学好”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秉承“学而不厌”和“以身作则”的信念,认真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育理念。正如书中所说的“今天,我们对陶行知最好的纪念,就像陶行知那样做人、做事、做教育!”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位教育者选择教育的初心。
《重读陶行知》读后有感
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具备新时期的教师素质。书本是无言的老师,在我认真阅读了《重读陶行知》之后,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有了以下体会和收获。
一、有爱才会有教育
陶行知作为一

《重读陶行知》读后有感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禄予风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