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翻译全文.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师说原文(yuánwén)及翻译]师说翻译全文
师说翻译(fānyì)全文篇1:《师说》翻译及原文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gōngyuán)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shuōmí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


风气,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的。
[3]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那么。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4]受:通“授〞.传授。
[5]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6]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成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那么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7]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
[8]乎:于。
[9]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10]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师说翻译全文篇2:《师说》的教案模板
《师说》的教案模板1
一、教学目标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
〔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二〕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三〕“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四〕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那么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五〕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样进行比照论证的?
〔七〕怎样认识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的〔参考教学目标〕。
〔二〕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三〕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


根底。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

[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翻译全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年小伙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