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收益分配
第一节收益分配概述
知识点一: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一、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收益总额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章所指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净收益的分配。
收益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2)资本保全原则;(3)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4)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5)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知识点二: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二、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约束:保护债权人利益。
(2)偿债能力约束: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3)资本积累约束:它要求企业在分配收益时,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另外,它要求在进行股利分配时,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4)超额累积利润约束:这是规定企业不能过度的进行利润积累。过度积累利润,实质上是一种避税行为。
,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保全约束”属于( )。(2008年试题)
答案:C
分析:教材第240页
(二)公司因素
(1)现金流量: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净收益。
(2)投资需求:
投资机会多——低股利
投资机会少——高股利
(3)筹资能力:
筹资能力强——高股利
(4)资产的流动性:
如果企业的资产有较强的流动性,现金来源较宽裕,则公司具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
(5)盈利的稳定性:
一般来讲,一个公司盈利越稳定,则其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6)筹资成本:
留存收益与发行新股或举债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很多企业在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往往将企业的净利润作为首选的筹资渠道,特别是负债资金较多,资本结构欠佳的时期。
(7)股利政策惯性:
如果企业历年采取的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那么重大的股利政策调整有可能对企业的声誉、股票价格等产生影响。另外,靠股利来生活和消费的股东不愿意投资于股利波动频繁的股票。
(三)股东因素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债权人会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通货膨胀时,会采取偏紧的收益分配政策。
知识点三:股利分配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以及股利理论
三、股利理论
(一)股利无关论(MM理论)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定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
(二)股利相关论
股利重要论(又称“在手之鸟”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三)所得税差异理论
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
09年中级财务管理预科班第九章收益分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