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
2014 级本科教学手册
二零一四年九月
1
目录1
一、院系介绍„„„„„„„„„„„„„„„„„„„„„„„„„„„„„„„„„„ 1
二、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3
三、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8
四、物理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13
五、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17
1 此教学手册中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以每学期课程安排表为准。
2
院系介绍
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为提高清华大学的学术声誉起着
重要作用。物理系的教师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声
学、量子信息及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物理系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
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和 3 个研究所。
物理系为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近年
来,物理系的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青年物理学家。
物理系概况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
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毕业生中最早一批去美国学习物理的学生,如叶企孙、萨本栋、周培
源、任之恭等人,构成了早期清华物理系的核心。
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于“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后的第二年——1926 年的秋天,是清华大学
成立最早的十个系之一。
早年吴有训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关于 X 射线对单原子气体散射的研究工作开始到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清华物理系的教师在《自然》杂志共发表论文五篇。这些工作开创了在国内从事研究
工作的中国人于国际一流刊物发表研究成果之先河。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理学院院长由吴有训担任。西
南联大的学生集中了全国的精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物理学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同
时中国国内建设也需要有大量开拓者。一批留学生在学成后无论留在国外还是回到国内,他们中
的许多人在事业上成就卓著。这其中的最杰出者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等等。
1952 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经历了一场“院系调整”运动。清华物理系大部分教师和全部学
生与原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物理系以及清华地质地理气象系的气象部分合并成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5 年,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清华大学开始筹办工程物理系,其设置的专业中有部分属于
物理学科或与物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如理论物理、核物理、加速器和反应堆等。1982 年,在大
批海内外校友的不懈努力下,清华大学做出决议,在物理教研组和工程物理系理论物理、固体物
理、核物理教研组的基础上,恢复物理系。
复系后物理系在艰难而曲折的奋斗中走过了 20 世纪的后二十年,到本世纪初已经步入全国一
流物理系的行列。对物理系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举措有:引进一些知名的物理学家来
系任教,较快地提高物理系的科研水平;为已在物理系工作的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环境;试行国
际上一些通行的人事制度,逐步建立现代科研和教育的管理体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中学生来物理
系学习,大幅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采取因才施教的做法培养有学术潜力的本科生。随着科研影
响力在国际上的迅速提升,清华物理系正在步入一个再创辉煌的时期。
1
一、本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
物理系设置“物理学”一个本科专业,分“物理学”和“应用物理”两个专业方向。
物理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物理学基础型人才,他们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
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强,对探索自然奥秘有浓厚兴趣,并愿意献身于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另一
类是物理学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但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既能够从技
术应用中提炼出物理问题,又善于将现代物理成果应用到技术发展中去。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及时分流培养,是我系办学的基本理念。此外,物理系所培养的学生还都应具有健全的人格、良
好的人文修养,国际化视野和批判精神,具备在物理学科和其它对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相关学科
进
2014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培养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