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强防控意识杜绝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4年
医院感染危害
1、增加卫生资源消耗
2、增加病人痛苦
3、增加病人费用
4、增加病死率
5、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提高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防控意识,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
护理工作在感染防控中的重要性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
护士是治疗、护理操作、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具体执行者,每天的各项操作与感染预防和控制息息相关,特别是由个体独立完成的、夜晚操作是否符合无菌操作程序,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等,均关系到医患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如果把关不严,极有可能为感染发生埋下隐患。
感染——极易发生在日常操作中
1、护士操作时是否需要戴手套?科室是否配备手卫生清洁及消毒用品?
2、氧气湿化瓶、通气连接管及流量表的用后处置?
3、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全部还是仅将螺纹管、湿化灌、集水杯部分交由消毒供应中心?仅清洁机器外表面?是否根据说明书对呼吸机内置管路等定期或及时拆卸清洁、消毒?
4、简易呼吸器(急救复苏囊)及附件:(使用前:是否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一次性或可复用?厂家或经销商是否详细告知了可复用的清洗、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科室自行处理还是交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是否拆卸到最低程度?消毒存放有效期?使用过程的有效期?)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防多重或泛耐药医患感染:
(1)是否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给药时间是根据所用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较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既可维持血浆中的有效浓度,又不至于发生蓄积中毒。
(2)是否注意抗菌药物的配伍问题:在抗菌药的使用中,合理配伍非常重要,若配伍不当,易引起药理或化学变化,甚至引起细菌耐药。
(3)是否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感染——极易发生在日常操作中
6、职业暴露防护及暴露后处理:
(1)护理人员掌握防护知识程度不一,部分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以致于职业防护不到位。
(2)职业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护理管理者及医院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护重视不够,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较少,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能力较低;护士缺编问题严重,护士要完成繁重的治疗任务,而忽视了对自身的保护。
(3)防护用具配备不到位。
(4)发生职业暴露后不能正确进行处置。
7、手卫生依从性低。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回顾
1、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出现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事件调查直接原因为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未达到基本标准,术中微创手术器械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2、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于半月内发生DIC相继死亡。调查结果,该院新生儿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物流相互交叉,消毒方法不合理,医务人员未按规范进行手卫生。
3、2009年,广东省汕头市朝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的38名剖宫产患者中,共18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为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
4、2011年,82岁老太王氏,为治疗胆囊炎住进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不料却在医院感染了肺炎,并因此死亡。经调查,医院违规将传染病患者安排在王氏的邻床,令其感染传染病而死亡,并判决医院赔偿王氏5个子女20余万元。
诸多的事件告诉我们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每位工作人员都息息相关
感控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情况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
需要大家了解的内容
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手卫生规范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职业危害与防护
我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减少医院感染,我们应该怎么做
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来源,医院感染分为: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病人家属、医院环境,感染可以散发,也可暴发。外源性感染通过消毒灭
医院感染有关规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