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行:仁.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周 第四讲
原文选读:德行:仁
一、“仁”的多义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刚经》:“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维摩诘所说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仁”的多义
美国著名的比较哲学家,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在《自我的圆成》中说:
“语言和概念的运用破坏了生生不息的万化之流的流动性。当我们的经验以语言为媒体时,我们就将特定的结构和格式化的规律性强加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从而在不同的程度上否定了特殊现象的独特性。”
一、“仁”的多义
孔子论仁:
《雍也》第六::子贡问仁
《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颜渊》第十二::司马牛问仁
《子路》第十三::樊迟问仁
《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为仁
《阳货》第十七::子张问仁
一、“仁”的多义
颜渊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二、“仁”的核心精神
颜渊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仁”一定是合乎“理”的,表现在外则是合乎礼。
三、“仁”的人性基础
述而7·2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颜渊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性善论”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孟子“性善论”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四、“仁”的修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原宪问孔子: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论语·宪问》14·1)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13·27)

德行: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344
  • 文件大小232 KB
  • 时间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