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设
计
书
测量3142——39
——X豪
目录
沿线周边环境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10-2cm/s〕,为中等透水层。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碎块状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带中,由于裂隙X开和密集程度、连通及充填情况都很不均匀,所以裂隙水的埋藏、分布及水动力特征非常不均匀,主要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透水性及富水性一般较弱,,为弱透水层,具弱承压性,埋深较大,对本工程影响较小。
场地地下水中潜水对混凝土构造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对钢构造具弱腐蚀性;场地地下水中的承压水对混凝土构造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对钢构造均具中腐蚀性。
〔1〕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等;
〔2〕中华人民某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X?〔GB 50497-2009〕;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X?〔YB9258-97〕;
〔4〕?建筑基坑围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X?〔GB/T12897-2006〕。
三、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
,。
/
/
明挖法区间监测工程表
序号
监测对象
监测工程
监测方法
量测精度
量测频率
备注
1
基坑围护构造的稳定性
桩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收敛值
精细光学测量滑动倾斜仪
+1mm
-1mm
开挖过程中2次/天
15 ~20米左右
2
支撑稳定性
横撑轴力
轴力计电阻应变仪〔片〕
+1t
-1t
开挖过程中2次/天、受力稳定后1次/周
1、考虑有代表性的支撑
2、每施工段至少一组
3
地表变形
地面水平位移及沉降,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
精细光学测量收敛仪
+1mm
-1mm
围护构造施工中1次/天、开挖过程2次/天、主体施工2次/周
15 ~20米
4
毗邻建筑
根底不均匀沉降、水平位移、倾斜
精细光学测量倾角仪
+
-
同地表变形
地面需设点
5
地下水位变化
水位标高、孔隙水压
水位孔测量孔隙水压力
+10mm
-10mm
围护构造施工中1次/2~3天、土方开挖1次/天、主体施工2次/2~3天
15 ~20米左右设一孔
明挖法车站监测工程表
序号
观测名称
图例
方法及工具
测点距离
备注
1
基坑内外情况观察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每次开挖后立即进展
2
地表沉陷
地表桩,精细水准仪
详见监测设计平面布置图
开挖前一定距离就开场量测拆撑时频率适当的加密
3
地下水位观测
打水位观测孔,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详见监测设计平面布置图
4
墙水平位移
测斜管,频率承受仪
,桩身25m布设一次
5
横撑内力
轴力计、频率承受仪
每50米布设一处
6
桩内力
钢筋计、电阻应变仪
钢筋计布置在内力变化处,每50米布设一处
7
基坑回弹
回弹仪,水准仪
详见监测设计平面布置图
8
支护构造界面上侧向压力
压力盒、孔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承受仪
每50米布设一处
9
土层分层位移
分层沉降仪、频率承受仪
每30米布设一处
10
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
水准仪
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
1、地表沉陷监测
(1) 地表沉陷监测
①监测仪器
精细水准仪,玻璃钢瓦尺等。
②监测实施方法
a、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X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结实可靠。。
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单位:cm)
b、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c、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
地铁基坑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