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基础讲义
一、金融及金融系统
风险管理决策:如何减少投资和融资中的风险?
家庭金融决策的目标:
满足其消费偏好(这里的偏好是给定的)或消费的效
用最大化(跨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一、金融及金融系统RT(linear risk tolerance)线性风险容忍系数效
用函数,也称双曲线绝对风险厌恶函数(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HARA)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个体的投资决策及资产组合理论: 证券组合理论
(2)公司融资决策理论:MM定理
(3)资本市场理论:EMH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均衡机制:竞争均衡机制和无套利均衡机制
(2)定价法则(机制):
①均衡定价法则:
在给定交换经济、初始财富、经济主体的偏好和财富
约束下的期望效用最大、市场完全竞争等条件下,当每个
投资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没有动力通过买卖证券增加自己
的效用时,市场达到均衡,此时的证券价格是均衡价格。
均衡定价的经典模型:CAPM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套利定价法则
通过市场上其它资产的价格来推断某一资产的价格,
其前提条件是完美的证券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
如果两种期限相同的证券能够在未来给投资者提供同样
的收益,那么在到期之前的任何时间,两种证券的价格一
定相等,即所谓的“一价原则”。
复制是套利定价的核心分析技术。
套利定价的经典模型:OPT APT MM定理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金融市场:对未来资源的要求权进行交易的场所。
在一个纯交换经济中,经济主体消费的时间偏好由两
个决策过程构成: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
消费决策决定经济主体对现货市场的消费商品的需求。
投资决策决定经济主体将当期储蓄部分转化为用于未来
时期商品市场消费的需求。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因此,作为两种决策的结果:经济中需要一个将当期
储蓄通过经济行为主体的投资决策来和未来的商品消费相
联系的,在当期可以进行交易的,对未来时期的消费商
品具有要求权的要求权证市场,这就是证券市场,要求权
证就是证券。因此,证券市场是对未来消费需求派生的结
果。
对未来消费品需求具有要求权的要求权证。可分为:
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两者的区别在于,证券的收益中
是否包含风险补偿或风险溢价。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无风险资产:货币证券以及由货币证券构成的资产组合统
风险资产:其价值在未来面临不确性风险的资产
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的主要问题:在当期储蓄财富(初期
禀赋)中决定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Finance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nvestments
Corporate
Finance
Project Evaluation
Financ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Sales Policy
Securities Analys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Assets
金融经济学的领域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经济学的启蒙时期
Crammer(1728)、Bernoulli (1738)对不
确定性下的行为决策研究
Bachelier(1900)对股票价格随即过程的研究
Fisher(1930)的分离定理
Keynes(1936)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Von Neumann-Morgenstern (1944)期望
效用理论奠定了不确定环境下经济主体的偏好及效用函
数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二)20世纪50—60年代:金融经济学的奠基时代
1. Markowitz(1952)的证券组合理论首次将个体投资决策中面临的收益与风险决策简化为均值和方差这两个具体的数学概念,并给除了风险——收益平面上的投资组合前沿。
and Debreu(1954)一般经济均衡存在定理的证明对一般经济均衡问题给出了富有经济含义的数学模型。
3. Tobin(1958)的两基金分离定理(每一种有效证券组合都是一种无风险资产与另一特殊的
金融经济学基础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