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4课诗经两首练习粤教必修1513.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4课诗经两首练习粤教必修1513
第14课《诗经》两首
一、基础考察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④据:
依靠。⑤威仪:尊严、礼容。棣棣:犹“秩秩”,上下尊卑次序不乱
之貌。选:屈挠退步的意思。⑥静静:苦愁状。⑦觏(ɡòu)通:“遘”,遭到。闵(mǐn):痛。由于见怒于群小因此遭到好多伤痛的事,受了很多欺侮。⑧这句是说觉醒的时候越想越痛。⑨此二句问日月为什么更
4/9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4课诗经两首练习粤教必修1513
迭晦蚀,而不能够经常以光明照临世界。言正理经常不能够表白。⑩此二
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够除掉,正如不干净的衣裳污垢常在。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解析。答:
解析:所谓“诗眼”是能正确反响诗歌主旨的一句诗或一个字。在这首诗中,不难发现“忧”是诗眼。结合诗歌的详尽内容,略加解析即可。
答案:这首诗的诗眼是“忧”。全诗紧扣一个“忧”字,表现了一个女子自伤遭到,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幽怨。从诗歌中不难看出这位女子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泄,更无以解。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一个抒怀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的详尽内容,简要解析。
答:
解析:从诗歌的内容看,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困苦、刚毅而又幽怨悲忿的女子形象。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都是围绕这一女子的遭到与悲忿的心情来写的。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忧虑困苦、刚毅不屈而又悲忿幽怨的女子形象。首章交代了她飘扬不定的心境。次章紧承上一章,写她的忧思难以调停,没有人能分担。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表示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够信服于人。第四章交代其忧思的原由是受制于群小,又无
5/9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4课诗经两首练习粤教必修1513
力应付他们。末章作结,以日月失其光辉表达忧愤之深。这样,一个
幽怨悲忿的女子形象便宛如在眼前了。
(三)阅读下边这首诗,完成9~10题。
秋天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天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朝国都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本诗第二句“长亭酒一瓢”包含着惜其他离情,以下诗句中,没
有表达出这类感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B.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C.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
D.目断归帆何太疾,风吹柳絮正愁人。
解析:选B。B项,“思乡味”“起客愁”表达的是思乡的感情。
.上边这首《秋天赴阙题潼关驿楼》还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样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样。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许浑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4课诗经两首练习粤教必修151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春天的小花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