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夯实基础知识二年级上.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夯实基础知识二年级上
学生学 的 度。
3
“数学广角 ”对原内容进行了调整,本册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归纳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表内乘法(二) ”之后,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 ”。 让学生通过各种测量活动, 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 形成长度单位的清晰表象; 通过小组
合作的探究操作活动, 将抽象的长度或高度的数据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起来, 在头脑中
形成清晰的表象,增强对 “量 ”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长度观念和数感。同时,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除上述内容外,本册教材和一年级教材一样,继续强调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各单元内专门安排了解决问题的板块,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编排特点
(一) 加减法笔算重视算理算法的教学。
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达到要求。实验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加减法笔算的算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教材提供的算法的必要性?根据《标准
2011 )》的理念和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仍采用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的编排思路设计例题;
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算式突
出笔算的要点,让学生经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例如,在
“加法 ”小节的教学中,学
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例题的设计体现了这样的思路:例
1 的教学要点是竖式的写法,例
2 的
教学要点是 “相同数位对齐 ”,例 3 的教学要点是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同时,根据
学生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内容,呈现教学过程。教材细节上的变化是教学经验的提
炼,追求的是恰当与合理。例如,加法的例
1(见图 1)改用 35+2(原为
36+30),教学竖
式的写法和对位。 在这里学生要结合小棒图思考:
“2应”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与第一个加
数的个位对齐?这就提高了思维的含量,让学生真正地去理解算理。又如,学习减法时,例
1 的教学之后安排了 “个位相减得 0”和 “十位相减得
0”竖式对照出现的练习(见图2),使学
生体会当竖式的得数是
0 时应该如何处理,进而更好地理解算理和算法,等等。
图1 图2
“笔算计算法则 ”的概括与呈现。
根据实验教材使用反馈的意见与建议, 我们对 “笔算计算法则 ”的处理有了一定的变
化。一是随着某一计算内容教学的进展,紧密结合算式,分步出现所学习笔算的计算法则。
例如,笔算加法结合 “不进位加 ”“进位 ”的 3 个例题,分别出现 “个位与个位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 ”,为后面讨论并概括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打好基础。这样的
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计算法则的确定性和必要性,感受数学规律形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二是在提示让学生讨论交流
4
的基础上,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语言叙述并记忆计算法则。例如,在学习完笔算加、减之后的 “整理与复习 ”小节(见图
3)就呈现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笔算加、减法法则进行讨论归纳。这样的处理,既可以使学
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条文;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作用,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
法。
图 3
(二) 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落实 “双基 ”。
表内乘、 除法是小学生在第一学段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表
内乘法是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必须要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修订后的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

夯实基础知识二年级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爱的奉献
  • 文件大小223 KB
  • 时间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