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就是禅
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
亡的阴影。一次在出诊路上遇到一位僧人,于是请教:“什么
叫禅?”
僧人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
一旦会了禅后,就不用怕死了。”在僧人的提示下,王田前去
参访南隐禅师。
南隐禅师说:“禅并不难学,你既然是医生,就应该好好
对待病人,这就是禅!”王田似懂非懂,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
三次,南隐禅师总是说:“医生不该把时间消磨在寺院里,快
回去照顾你的患者吧!”
王田不解的想着:这种开示,怎能祛除怕死的心理呢?当
他第四次参访时,抱怨说:“有位僧人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
禅就不怕死。每次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患者。假如这
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请教您了。”
南隐禅师微笑着说:“要知道‘无’是真理,你善待病人
而不知其为善待,就会脱离生死挂虑。从忘我到无我,就是禅
心显现了。’,
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
“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
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
容自己转身
有位学习禅理的人到法堂请示禅师:“禅师!我常常打坐,
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
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
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于是,那个人依样画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
说:“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
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啊。”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
禅师慈祥的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
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呢?”
那个人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回答:“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
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那个人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连连感谢禅师的高明。
有时,世间的事情,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
不活用,是不能从中获益的。而留下一点空间,容自己转身,
留下一些时间,让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往往是
入道之门。
品性是人生至宝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
屋里,生活过得非常平静、非常简单。但禅师却也活得自然洒
脱。
有一天晚上,良宽禅师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了一个
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而小偷发现禅师回来,不知怎么
办才好,显得十分慌张。
良宽禅师却和气的对双手空空、一无所获的小偷说:“找
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
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却不含糊,慌忙中抓起禅师的衣服,撒腿就跑进夜色
之中了。
而良宽禅师光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
慨的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啊!”
这是多么美妙的隐喻啊!“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自
己的品性,每一个人,自己的品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
认识到自己品性中的宝藏,还用偷窃他物做什么啊?禅师的惋
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诫人们:人人都有禅性至
宝,何必沦为窃贼呢?
别人不能代替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禅师。
路上,宗圆因为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劳困顿,所以几次
三番的闹着要回去。
道谦禅师于是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决心出来参学,而且
也已经走出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是可惜
啊。这样吧,从现在起,路上如果有我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
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你的忙。”
宗圆问“:哪五件事呢?”
道谦禅师泰然自若的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
路。”
道谦禅师的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宗圆终于有所领悟,从
此再也不提行路辛苦之事了。
有句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
起来!”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即使天上掉馅饼,也要
张开嘴巴去接啊。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个人的
事情别人丝毫不能代替这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做啊!
真正“放下”
佛陀住世时,有位黑指婆罗门来到佛前,两手拿了两个花
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于是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但是,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
再放下了,请问现在
【禅悟】中国物资出版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