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臣
摇
轨
摇
(唐)武则天撰
摇摇摇摇
柳宪译
书
猿
史部·臣轨
摇摇
目录
摇摇摇摇摇
前言( )⋯⋯⋯⋯⋯⋯⋯⋯⋯⋯⋯⋯匡谏章( )⋯⋯⋯⋯⋯⋯⋯⋯⋯⋯
摇摇摇摇
序( )⋯⋯⋯⋯⋯⋯⋯⋯⋯⋯⋯⋯⋯臣轨下( )⋯⋯⋯⋯⋯⋯⋯⋯⋯⋯⋯
摇摇摇摇摇
臣轨上( )⋯⋯⋯⋯⋯⋯⋯⋯⋯⋯⋯诚信章( )⋯⋯⋯⋯⋯⋯⋯⋯⋯⋯
摇摇摇摇摇摇
同体章( )⋯⋯⋯⋯⋯⋯⋯⋯⋯⋯慎密章( )⋯⋯⋯⋯⋯⋯⋯⋯⋯⋯
摇摇摇摇摇摇
至忠章( )⋯⋯⋯⋯⋯⋯⋯⋯⋯⋯廉洁章( )⋯⋯⋯⋯⋯⋯⋯⋯⋯⋯
摇摇摇摇摇摇
守道章( )⋯⋯⋯⋯⋯⋯⋯⋯⋯⋯良将章( )⋯⋯⋯⋯⋯⋯⋯⋯⋯⋯
摇摇摇摇摇摇
公正章( )⋯⋯⋯⋯⋯⋯⋯⋯⋯⋯利人章( )⋯⋯⋯⋯⋯⋯⋯⋯⋯⋯
缘
史部·臣轨
摇摇
前言
《臣轨》系唐代女皇武则天撰。武则天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她原为唐太宗的才
人,后来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她乘唐高宗体弱多病之机,参预朝政,并逐步专权。高宗
远怨园远苑
去世后,她继续把持朝政,先后废除了两个儿子的皇位。在公元年她岁时,终
于以武代李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造了一个“曌”
(音照)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在她当政期间,既有任用酷吏、政治恐怖的一面,也有改
革科举、任贤纳谏、发展经济的一面。
武则天聪颖过人,富于智谋,也喜爱文史,重视著述。《臣轨》是其众多著述之
一。全书有上下两卷,分国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
利人十章。轨,是规矩,是标准。武则天正是通过《臣轨》,向百官提出了具体的为官
准则。内容既有她的论述,也有摘引前人的事迹、议论。虽然也不乏爱民、利人、恤农
等内容,但是君臣一体,要求对君主忠诚。
《臣轨》与唐太宗的《帝范》一直并行。虽然二者出自唐代两位皇帝笔下,但一个
是约束臣子,一个是规范皇帝,其中所反映的气度与胸襟是绝不相同的。文字上,《帝
范》也要胜《臣轨》一筹。新旧《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但《宋史·艺文志》已
无记载。至清代修《四库全书》,《帝范》自《永乐大典》中完整辑出,但《臣轨》仍
未收入,可见当时未有见本。现在所见各本,基本均出自日本宽政至文年间出版的
《佚存丛书》。此本首尾完整,前有“序”,后有“论”,卷末题“垂拱元年撰”,文中
有注,但不知注者姓氏、年代。据书后天瀑山人(〔日〕林衡)题识,此本系据家旧藏
抄本;其中有一些武后制字,因此断为当时原本。不过此本尚存一些疑点。比如“垂
拱元年撰”与《通典》等“长寿二年”的记载不合,清人阮元指为日人妄增。又如书
中武后制字与史籍所载及碑志所见颇有不同。诸如此类,也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予以注
意。
苑
史部·臣轨
臣轨序
摇
御撰
盖闻惟天著象,庶品同于照临;惟地含章,群生等于亭育。朕以庸昧,忝位坤元。
思齐厚载之仁,式罄普覃之惠。乃中乃处,思养之志靡殊;惟子惟臣,慈诱之情无隔。
靡,无也。圣心无私,故视之若一也。常愿甫殚微恳,上翊紫机,爰须众僚,聿匡玄化。伏
以天皇,明逾则哲,志切旁求。《书》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又曰:“旁求俊彦,启迪
后人。”簪裾总川岳之灵;珩珮聚星辰之秀。簪裾、珩珮所以别贵贱也。左思《蜀都赋》曰:
“近则江汉炳灵,代载其英,蔚若相如忄爵,若君王。”《毛诗》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
生甫及申。”《春秋佐助期》曰:“汉将萧何,昴精生于丰,通于制度也。”群英莅职,众彦分司。
莅,临也。《文子》曰:“知过万人谓之英。”孔安国《尚书·传》曰:“美德曰彦。”足以广扇淳
风,长隆宝祚。《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但母之于子,慈爱特深。虽复已积忠良,犹
且思垂劝励。《书》曰:“咸怀忠良。”昔文伯既达,仍加喻轴之言;《列女传》曰:文伯相鲁,
敬姜谓之曰:“吾语汝,理国之要,尽在经耳。夫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轴可以为相。”
文伯再拜,受教矣。孟轲巳贤,更益断机之诲。《列女传》曰: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
织,问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
思,遂成天下之名儒。良以情隆抚字,心欲助成。比者,太子及王已撰修身之训,群公列
辟未数忠告之规。《论语》曰:“忠告以善道之。”近以暇辰,游心策府,《穆天子传》曰:“观
生王之策府。”聊因炜管,用写虚襟。襟,心也。《毛诗》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悦怿女美。”故缀叙所闻,以为《臣轨》一部。想周朝之十乱。爰著十章;《论语》曰:武
王曰:“予有乱臣
【臣轨】NA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