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一 文学接受的发生
1、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姚斯(Has Robert Jauss)
(1)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
文体期待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一 文学接受的发生
1、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姚斯(Has Robert Jauss)
(1)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
文体期待
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2)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
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个人的艺术修养、生理阶段、性别差异
(3)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
个人性期待视野
集体性期待视野
2、接受动机
审美动机(最主要的)
求知动机
受教动机
批评动机
借鉴动机
受教动机
影响一代人的书(钢铁是怎样烧成的,青春之歌)
3、接受心境
(1)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
⑴社会生活状况及个人境遇导致不同的接受心境
⑵读者的身体状况导致心境的不同
⑶客观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不同的心境
欣悦心境:指主体进入阅读活动时所特有的振奋、欢快、乐观的情绪状态。
抑郁心境:指主体进入阅读活动时所特有的失意伤感、郁闷压抑的情绪状态。
虚静心境:指主体进入阅读活动时所特有的冲淡平和、清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2)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①不同的阅读心境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当读者处于欣悦的情绪状态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郁的心理状态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因心烦意乱而难以进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真正体味到其中的奥妙。只有处于虚静状态时,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②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面对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
4、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伊瑟尔(Wolfgang Iser)
(1)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的读者。
(2)文本内涵与隐含读者
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3)选材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二 文学接受的发展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1、填空、对话与兴味
(1)填空、对话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
蒙大文学概论教案15文学接受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