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知识回首——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点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淆物。
(2)差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固的混淆物。
第四讲知识回首——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点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淆物。
(2)差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固的混淆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别到液体中形成的,事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固。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淆而成,会分层,不稳固,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融化而离解成自由挪动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
2.
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必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好理解此观点要抓住四因素:
①条件——“在必定温度下”.由于温度不一样,溶解度大小不一样.
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由于必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
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不一样,溶解度不一样.
②温度:大部分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如KNO3;有些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很少量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依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
成四个等级。
20℃,S
大于
10克
10~1克
1~
克
小于克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表(会查察).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跟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状况.
曲线上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③面:
曲线下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质
m溶液m溶质m溶剂
溶解度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常有计算种类
(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m浓
A浓%
(m浓
m水)
A稀%
m浓——浓溶液质量
m稀——稀溶液质量
A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质量分
数
同样溶质不一样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淆
浙江初中科学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