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烽火中学文科电子备课表格
教学课题
古诗二首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意思,通过诵读和想象,体会词的意境。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色彩的特征描写及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品词赏2、你们认为这一句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出作者对江南深深的思念之情呢?
3、生读——议——再读——齐读
(二)第三句
1、过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呢,请看下一句。
2、生读而思:作者抓住了江南的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写的?
花红胜火
3、汇报交流后师板书:
水绿如蓝
烽火中学文科电子备课表格
4、讨论交流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花的?请问江南的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②又是怎样描写水的?请问江南的水为什么又这么绿呢?
③此句该怎么读?
5、边读边想,体会意境
①师: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从一个词一个句子中看出一幅画,我相信你们也能,把写花写水的两句连起来,闭上眼睛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生闭眼读、想
③交流
④谁能把自己的想象送进去读读?
指名读——议、评——再读——齐读
6、师绘景,生接诗
春天的早晨,词人来到江边。这时,旭日东升,江两岸那盛开的红花,胜似一团团燃烧、滚动着的火焰。这真是————————————。而眼前的江水,一碧千里,就像铺上了无边的蓝草————————————————————。多么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啊!这就是——————————————————————,——————————————。
烽火中学文科电子备课表格
7、体会写法
江南可写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红花绿水来写?(红绿相衬,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8、背诵
(三)末句
1、再次出示江南春景图,过渡:多么醉人的江南春色啊!那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红胜火的杏花、碧绿的江水,如今却没有机会看到了,诗人不由得发生感慨“能不忆江南?”(板书:能不忆)
2、想想看,这最后一句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五、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烽火中学文科电子备课表格
学生反复读,老师作简要介绍。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并把想象的画面画下来。
板书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 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备注
总第 26 课时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清平乐 村居》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感
烽火中学文科电子备课表格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在这春光灿烂的日子里,农村的孩子们都在干啥呢?(出示课件)看着这幅图,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村居”)
今天,我们要学乐 村居)
2、指名读课题
3、释题。(课件展示)
4、说说你印象中的农村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感悟
1、播放课件,听录音朗读。
2、自由读词,读准字音。(出示课件:词全文)
3、指名读《清平乐 村居》
4、师生评议。重点指导多音字“剥”的读音及“莲蓬”的读音。
三、理解诗意
1、听教师读,想象:词中每句都写的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注释)
2、同桌讨论,说说词的意思。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引导。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烽火中学文科电子备课表格
A、这句说明了什么?(家境不是太好)
B、从这两句诗中你又看到了什么?(风景好)板书:青青草
C、这里的风景美在哪儿?(从小溪、青草、荷叶等方面进行描述)。
D、指导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A、理解“翁”“媪”“醉”“吴音”:这里指的是江西上饶的口音,当时被吴国统治,所以称为“吴音”。
B、这老俩口兴致这么高,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C、他们家的家境并不富裕,为什么他们俩不去做事?(理解白发)
D、指导朗读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A、大儿子在锄田间杂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神态,会想些什么?
(说得好,大儿子的这份勤劳,
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