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11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其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11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其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强大的生命伟力,抒发了中华民族与命运不屈抗争、追求美好未来的可贵精神。全文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1、紧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中心句展开教学。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为分水岭,从四个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好”。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句话作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使课形散而神不散,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炼、归纳每一层的要义,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课的终结处再次回归到这个点上,让学生满怀赞美之情地读一读“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来结束整课的学习,有一种情感升华的意蕴。这个设计点上,最亮丽的一笔是在学习第三层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了黄土高原,也就没有了如此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从而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抓住重点段、重点句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其中描写雄壮的响声和击鼓的后生这两部分是重点,所以教学这两部分时我是浓墨重彩,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重点抓住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以及“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这一排比、比喻句,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和拓展练习,层层丰富地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安塞腰鼓的震撼人心的声响。第十二自然段重点抓了“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和“元气淋漓”这一词语,充分感受击鼓后生所释放出来的生命伟力,体会安塞腰鼓给人们带来的心灵的强烈震撼。
3、抓住以读促理解的宗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节奏美、意韵美,感悟文字背后所折射的安塞腰鼓的力量美与安塞人的精神美。文章的语言非常独特,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所以我整堂课都是紧贴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齐读,有小组读,有男女生分读和男女生接读,有师生合作读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的、反复读,让学生从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感悟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远意义,比乏味的解释与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4、延伸文本,拓展练习促理解,促挖掘内涵。文本给予每个学生的东西是一样的,可对于文本的理解,却因人而异,如何促使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站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呢?在讲解课文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是不错的方法。在讲授腰鼓的响声这一部分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理解:这鼓声不管敲到了哪里,哪里就会成了牛皮鼓面,发出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