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篆书临摹与创作浅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篆书摹仿与创作浅谈
摹仿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门路,同时,更是书法家平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独一手段。同时,摹仿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摹仿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累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丁敬、钱坫、宏亮吉、星衍、莫友芝、沂,以致近代罗振玉、章炳麟、王噙一脉,皆规模“二”(斯、阳冰)——起笔藏锋敛毫,行笔中锋,收笔多垂露,笔划停匀,讲
究对称,字型方整,结体松散古拙。这些篆书名家或师《石鼓》、或参钟鼎籀书,固然评者誉称其篆书“远接前”、“情参钟鼎”,但是,大概工致多于神态——用笔、结字均未能打破先哲的藩篱。
萧退庵老人认为小篆“一定能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妙手”i[i],堪称一语点破了篆书的结字特点。所以,在习篆时,应以方楷一字半为为宜。以我个人的领会,将篆书写扁写方也并不是易如反掌就能做到的。这第一要练就过硬的手上功夫,而且要多从汉碑篆额的篆书上去感悟。同时,在临习书篆时,一定以“疏处能够走马,密处不可以容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结字达到疏至不行再疏、密至
不行再密,以疏为风神,以密为老气,这样就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为所欲为,无所不宜了。
此外,还要考虑字形的取势。一般来说,取势是字形生动与否的重要一环。就篆书字势而言,应当追求庄重雅正,字形的高度比率以及字形与垂脚长度的比率,必定要切合必定的适量。这样于展纵间兼取横向之势,便能于一字之、字字之间,得伸展跌荡而又顾盼之情。再联合以中锋用笔为主,偏锋、侧锋并用,收笔多侧锋,悬针、垂露兼融,笔划间注意搭接的装修意味诸方面,兼工带写,篆书“取势”、“具情”的新面就能表现出来。
图4黄宾虹篆书
图5之谦篆书
图6萧退庵篆书
三用墨
书法作品的节奏和境界可否得以充分的表现,用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历代书家无不追究用墨之道。篆书的用墨则更加重要,因为有关于其余的字体,
篆书的用笔相对较简单,结字也难于打破文字固有的偏旁与部首。我的领会是用墨须浓而不滞,淡而有神。这样,写出来的笔划才能干而见润,湿而见笔,做到润燥相生;切忌忽浓忽淡、忽燥忽湿。用墨的主旨应枯润相生,润中有枯,枯中含润,以润为主,枯笔次之,在枯润变化转捩中得其自然。简言之,用墨应以自然、和睦为要。同时,墨法还要服务于笔法、章法的详细需要,与笔法、章法联合起来,获得相一致协调,表现出篆书作品的和睦与优雅,进而表达出版法家创作的的思想感情。
用墨的重点在于用水。在书写篆书作品时,掌握好墨、水和毛笔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墨色湿枯浓淡的变化,起码在一个字以上为一单元,不然笔划晕化过多,极易失掉中锋用笔的劲健,也就失掉字的神彩。正如黄宾虹所言:“先人墨

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
别的,要依据书法作品的容、形式以及所要追求的境界而有选择的运用不一样
的墨法。在用墨上若想达到运用自如,恰到利处,一定要有长久的实践和探究

篆书临摹与创作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中金屋
  • 文件大小798 KB
  • 时间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