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2013年3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
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2013年3月修订)
一、口腔颌面外科换药操作常规
(一)换药的适应证
无菌创口与污染创口为了拔除引流或怀疑有感染时;
敷料滑脱不能保护创口时;
创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时;
创口渗血或疑有血肿形成时;
创口包扎过紧影响呼吸或疼痛时;
观察创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营养情况时(暴露创口不在此例);
创口不清洁有碍正常愈合时;
其他情况,应根据不同手术要求而定。
(二)换药前的准备工作
进入换药室及换药前应戴好口罩、帽子。
准备好换药用品,一般包括无菌药碗、镊子(有齿与无齿各1把)、探针、剪刀、酒精棉球、盐水棉球、纱布、油纱布、橡皮膏、绷带以及其他特殊需用药物等。
用肥皂洗手,擦干后用酒精棉球擦拭1次。
如为绿脓杆菌感染的创口,应穿隔离衣。
(三)、换药的时间和地点
换药时间以早查房前为最适宜。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创口的变化,从而得到及时的处理。其他时间换药,应避免在病员进食或有探望人员在场时进行。换药的间隔时间,应根据需要来决定。无菌手术切口,病员无主诉,外敷料干燥时,可直到拆线期才第一次换药。对污染创口,可根据病员主诉及有无引流在2-3d进行第一次换药,必要时还可予以暴露。对感染创口,原则上应每日更换敷料1次;对脓性分泌物多时,甚至需每日换药2次。
换药地点以换药室为最理想,可以保证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感染机会。不能起床的病员,可在床旁换药,但应在病室清洁工作以前或清洁工作完成半小时以后进行,以避免空气感染。
推迟至术后8-lOd。
(或减张)缝线应在术后10-14d。
(2)、缝线反应及感染的处理
,组织生理性反应,有的病员在术后2-3d内,针眼及缝线周围可出现暂时性轻度红肿,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可予消毒后包扎,并加强观察。
。表现为针眼部位硬结红肿,多敷可见脓头。如个别缝线有脓头,可拆除该针缝线,如多数缝合线发生脓头面又不到拆线时间时,可用消毒针头挑破脓头,并涂以2%碘酊。
(3)、拆除方法
(多用于口内)或酒精涂擦缝合处,以行消毒。
,。
,然后向被剪断侧拉出。任意在任何地方剪断后拉出,有使感染带入深层组织的可能;如向非剪断侧拉出线头,则有使创口裂开的危险。
,创口可涂以2%红汞。如发现刨口张力过大,或有轻度裂开的倾向时,可以蝶形胶布牵拉,减轻张力。
(七)、换置引流的方法
,均应换置引流。
,可根据情况选择应用。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橡皮条:引流作用好,但易自创口滑出或潜入脓腔,故应用时可将两侧边缘剪成锯齿状,置入时注意锯齿应向外。避免潜入脓腔内的方法是留置脓腔外的一段必须有足够长度。
碘仿纱条及油纱布:引流作用不似橡皮条滑畅,但易于固定。碘条且有吸取分泌物及杀菌作用,特别适用于口内创口或脓腔口朝上面自然引流作用不畅者。
药线:多用于小切口、瘘管及窦道引流。—般可于药线内加入九一丹、五五丹等中药以增强提脓的作用。
、窦道方向时,应先用探针探明方向后再置放引流,以免盲目进行,增加病员痛苦。
“一通到底”,即采用探针将引流条的一端一直送到脓腔底,而不是间断推进,致使引流条堵塞于创口的开口处,反而妨碍引流。
(八)、死腔的处理
,外用橡皮膏固定。
,应用绷带包扎加压固定。
;应用印模胶时需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皮肤发生缺血性坏死。
,可用复合抗生素液体反复冲洗之。
(九)、肉芽创面的换药
,表面呈细颗粒样突起,分泌物少,无水肿,易出血。小创面可覆盖以油纱布,待其自行愈合;较大创面应酌情行自体或异体皮移植。
,高出皮肤,有浮动感,多为局部血运不良所引起。可用5%—10%盐水湿敷。待肉芽正常后,行薄中厚皮片移植。
,有脓性分泌物,多为血运不良或瘢痕过多或存留线头、死骨、瘘管、窦道等所致。此时主要应用抗生素溶液湿敷,并去除病灶,待创面清洗后,即行植皮;

口腔颌面外科操作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Shess
  • 文件大小2.55 MB
  • 时间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