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村:桂西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doc文明乡村:桂西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
[摘要]以广西右江文明河谷部分农村为个案,从“文明乡村”——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的视角进行研究。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些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区文明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关键词]桂西北;文明乡村;模式探讨
[作者简介]耿少龙,广西大学政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创造学会会员,广西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
[ 收入;二是“恭城模式”,即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特色,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三是“横县模式”,即依靠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帮助农民增长科学技能的文化知识致富型;四是“靖西模式”,即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形成的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
三、体现村民意愿的基层民主自治模式
曾经有许多学者在谈到农村的民主政治问题时,认为中国自古缺少民主的传统,而农村更甚。实际上,中、公正、公开的社会外部力量,并不缺乏对民主政治的热情和对乡村政治文明的向往。村民的民主自治核心价值的实现,其前提是农民自由、自主、自治地开展社会活动。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近的地方,其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水平一般都会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政治文明的程度越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就越高,文明乡村的建设就越好。
(一)以“公推直选”为代表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模式
。严格遵循宣传动员、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当众演讲、民意测验、按章依法选举和按程序报批七个比较严密的程序,保障公推直选的真实性。
。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取消县(市、区)委书记办公会,扩大全委会权力,全面推行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重要人事任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积极探索重要人事提名全委会推荐制、委员视察督察制度等。凡涉及县(市、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党的建设方面重大问题,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免和监督,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等,要直接提交全委会进行讨论决策等等。这些内容都涉及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的重大制度创新。
。一是明确党代表的职责,规定其职责主要是审议当地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报告,在换届期间选举当地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的代表,听取上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以及党代表提出的提案、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二是规定党代表大会的召开,既可以每年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三是规定10名以上的党代会代表联名,就可针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向当地党委以及辖区内的各级党组织提出提案或质询。
(二)民主恳谈模式
民主恳谈模式由浙江省台州市首创,通过这种方式,群众可以公正平等地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依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并增强了群众民主意识能力,而且使干部的民本意识得到回归,民主恳谈作为直接的民主制度
文明乡村:桂西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