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施行以来,广阔老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详细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为了使老师们更好地用好新教材,从本期开场,我将利用《教育在线》这一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施行以来,广阔老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详细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为了使老师们更好地用好新教材,从本期开场,我将利用《教育在线》这一平台,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题撰写一系列文章,帮助正在使用新教材和即将使用新教材的老师们一步一步地走进新课程,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新的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新,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只有找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进展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所以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对照新课程理念反思一下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刘兼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指出:今天中国的数学教育最大的悲剧有二: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社会所关注;第二,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数学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这是数学教育的两大"悲剧”。不可否认,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许多珍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麻木、呆板;二是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惰性;三是失去了学习的才能和习惯,变得低能;四是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对照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这些课堂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定学。
过去我们许多老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老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老师的主角意识浓重,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无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无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老师课前无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和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道的,所以课上显得老师非常紧张、被动。所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很难看道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2、以本为本。
我们以前讲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意处理。好多老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老师的“教”,是照本宣科,老师只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方案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老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老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老师总是希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和教案不吻合时,老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老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答复,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答复以下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老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老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老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精品文档请下载)
4、学法单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达个体性,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时机,很少有时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老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5、目的单一。
方高坪讲课MicrosoftWord文档(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