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1902-198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
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
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
牧歌情调。
第一节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第二节沈从文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沈从文的散文创作与文学批评
第四节《边城》赏析
第一节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一、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
生于湘西凤凰,少年从军,没有学历,却成为作家、编辑、大学教师、京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凤凰县沱江镇人。1902年12月28日生。 15岁就离开家乡,跟随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
凤凰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北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毗邻,西与贵州省域接壤,是湘西苗族同胞的聚居地。风格独特的吊脚楼;幽长的青石板小巷;精美的银饰和五色斑斓的蜡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它还是民国总理熊希龄、一代文豪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故乡。而发现不久、震惊海内外的南方古长城,更使她增添了一道神秘诱人的光环。
古城凤凰
凤
凰
古
吊
脚
楼
青
石
板
小
巷
“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幅动人画面,前面几个兵士,中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挑了两个人头,这人头便是小孩的父亲或叔伯”
——《从文自传—清乡所见》
这是沈从文所经历的“人生的血雨
腥风的时代”,也是沈从文多一层对“人
生无常”的理解。
“我的心总对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1922年“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影响,毅然离开湘江,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到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从文自传》)
1922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去北京时
摄于湖南保靖
现代文学 沈从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