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
六一居士
”
与
“
六十一儿人
”
以《醉翁亭记》闻名的欧阳修
(100 7一1072)
,
有别号印
“
六一居
士
”.
无独有偶
,
大词家辛弃疾
(1140一12 07)
,
1/14
“
六一居士
”
与
“
六十一儿人
”
以《醉翁亭记》闻名的欧阳修
(100 7一1072)
,
有别号印
“
六一居
士
”.
无独有偶
,
大词家辛弃疾
(1140一12 07)
,
也有一别号印
“
六十
一上人
”。
后者似脱胎于前者
,
虽字
数不等
,
但用字相仿
,
词意相近
。
“
居士
"
一般指不出家的信佛人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可称
“
居士
”。
另外
2/14
,
文人也可自称
“
居士
”,
国画大师张大千自谓
“
大千居士
"。
“
上人
"
是对僧人的尊称
。
如李
叔同
,
多才多艺
。
出家为僧
,
人称
“
弘
一上人
"。
,
六一
”,
指六个一
。
《六一居士传》
:“
客有问曰:
‘
六
徐世华
一何谓也?
’
居士曰:
‘
吾家藏书一万
卷
,
3/14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
有琴一张
,
有棋一局
,
而常置酒一
壶
。'
客曰:
‘
是为五一尔
,
奈何?
'
居
士曰:
‘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
是岂不为六一乎?”
’
“
六十一
”,
并不表示岁数
,
而是
巧妙地隐含主人之姓
—
“
辛
".
此
乃离合字
,
灯谜中常用
。
按笔画
,
“
辛
”
字一拆为三
4/14
:“
六
”“
十
”“
一
”。
故
“
六十一上人
",
即
“
辛上人
”.
欧阳修的
“
六一
”
是略语
,
而辛
弃疾的
“
六十一
”
为隐语
。
两别号相映成趣
,
传为文坛佳
话
.
更令人赞叹的是清末有位潦倒
一生的老秀才为当地两位惨死的背
盐工写的数字挽联
:
流一头汗
,
磨两脚茧
,
饿三餐
饭
,
5/14
为四处难
,
养五口人
,
爬六县山
,
恨七沟八滩九道水
,
九九归一
,
小寒
得一吊钱;
烧九棚炭
,
背八包盐
,
放七次
排
,
遭六回险
,
算五个命
,
发四季烦
,
挂三儿两老一堂客
,
一一积九
,
大年
哭九声天
.
道尽了背盐工悲惨的命运
,
喊
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
令人一洒
同情之泪
。
l一282004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02期
,2004Journalof Fuyang 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
欧阳修《六一诗话》写作原因探讨
6/14
Ξ
张明华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236032)
摘要《:六一诗话》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颍州是欧阳修热爱的地方,欧阳修曾在颍州组织和参与了一些文学活
动,其自号“六一居士"也是从颍州开始的,这也促进了《六一诗话》的产生。西昆诗人创作的众多杂史,给《六一诗
话》的产生提供了文体条件;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本身也成了《六一诗话》的重要内容。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
看,他先后著有《杂书》和《归田录》两部杂史《,六一诗话》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关键词:六一诗话;欧阳修;西昆诗人;颍州;归田录;杂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4)06-0039—05
关于《六一诗话》的写作,欧阳修本人有一个简
短的说明“: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1](P3)
这个说明虽然透露出一些信息,但用来解释《六一
诗话》的写作成因,毕竟太简单了。本文试结合有
关资料,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尝试论之。
一《、六一诗话》写于汝阴,即今天的安徽省阜
阳市,当时称颍州,汝阴是旧称。颍州是个上州,又
离北宋都城开封不远,《苏魏公
文集》卷六十一《少府监致仕王君墓志铭》“:由京师
舟行,东南五百里而近郡曰汝阴,地濒淮颍,厥土良
沃,水泉鱼稻之美甲于近甸,言卜居者莫不先之。
故自庆历以来,贤士大夫往往经营其处,以为闲燕
之地。”欧阳修在皇元年春天如愿从扬州移知颍
州后,就深深爱上了这里的自然美景和淳朴的民
风,他在《寄河
六一居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