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导游词12篇介绍西安的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导游词1
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峻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下面请大家西安城墙导游词12篇介绍西安的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导游词1
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峻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会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厚。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巡游。
大家肯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说明,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日城市的说明。"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明显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爱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闻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起先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究竟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米,南城墙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望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如同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倡园地带休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米处发觉羊马城北侧门道,长米,宽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米。
西安城墙导游词2
敬爱的各位游客挚友们:
大家好!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米,南墙长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卫”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从前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西安城墙导游词3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1378)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周长米。墙体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稳重坚实。自1983年起先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卫体系,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卫重点。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立刻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
西安城墙导游词12篇 介绍西安的城墙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