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保健/老年病管理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需要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系统来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式。老年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患病率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多,长期失能与残障,精神卫生,老年伤害,生命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庞社区老年保健/老年病管理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需要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系统来适应这种新的社会形式。老年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患病率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多,长期失能与残障,精神卫生,老年伤害,生命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庞大的老年群体给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一般人群的3至5倍。目前,全国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万个,养老床位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张,比发达国家少七八倍。
老年群体有着更多的特殊需求,因而也决定了老年医疗保健不仅仅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探索和研究老年保健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根据经济可能,选择最佳的服务提供方式,建立多层次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开展老年保健,需要对老龄人口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现状评估,了解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老龄人口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结合本地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供给,针对老年护理机构,老年社区服务网络,探索提高老龄人口寻求卫生服务的渠道和方式,保障老龄人口的健康需求。
老年保健的目标
健康老龄化:保持老年期活跃而具有独立活动能力,即最大限度地延长老年期健康的时段,延长独立自理生活的时间,缩短老年期中的丧失功能、生活上依靠他人的时段。
社区老年保健的任务:延长健康预期寿命。
社区开展老年保健的实施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个体化原则
中均年龄为岁。北京市统计局公布,北京人口的平均年龄为岁。也就是说,北京人比全均年龄将超过40岁。
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1382万人相比,北京市人口增加了154万人,增长%,年均增长率为%,每年平均增加31万人。,与2000年相比,1至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到2030年,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5%。也就是说,4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二、质量问题
1、生理方面的问题
(1)生活起居
(2)疾病情况
卫生部1993年的全国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0%,60岁以上老人的慢性病是全体人群的倍,伤残率是倍。
(3)药物情况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据统计,老年人中同时用药10种以上者占%,其中%为不合理用药。
年龄与发生率:<%;>%。此后年龄增加10岁,%
(4)伤害问题
老年人由于年龄老化带来的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状态的变化和社会功能减弱,使他们成为伤害发生的高危、、促进其健康、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的关注点。
伤害类型:%;%;%;%;%;%;%;%
(5)老年保健中的常见问题
高热或体温过低
跌倒和骨折
睡眠呼吸暂停
便秘
尿失禁与尿潴留
皮肤瘙痒
(6)经济问题
(7)临终关怀
2、心理方面的问题
(1)感知觉:老年耳鸣的特点:鼓膜变厚,耳道萎缩变窄,对音调的辨别能力尤其是高频声音的辨别越来越困难。这种状况在60岁后变得日益明显。老年味觉改变的特点:咸味首先丧失或减退。
(2)认知功能:思维活动变得缓慢,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下降,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学习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减弱。
(3)性格与情绪:变得兴趣范围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性不足,不愿改变现状,固执己见,情感平常;有的还表现为行为缓慢,动作笨拙而不协调等。
3、社会交往问题
孤独、经济困难、无人照顾、缺乏精神慰藉——这三大问题困扰着“空巢家庭”中的老人。空巢家庭的安全谁保证?空巢家庭的生活谁照顾?空巢家庭的问题谁解决?
如何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管理
1、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及管理要点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慢阻肺
肺心病
骨质疏松
老年痴呆
帕金森病
老年期抑郁
2、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关注
教给老人,在设计居室或买日常生活用品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合理的高度,否则使用起来会非常吃力。
(1)目前的标准设计高度不适合老年人
居室设计中,标准的设计高度常常给老年人带来麻烦,不便于他们独立生活,许多部件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所以,无论是居室设计还是老年人的日用品,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高度
家庭卫生间
社区经理营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