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浣溪沙》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山寺微茫
(清末民初)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班级:临床肿瘤1班
授课人:陈慧敏、梁洁双
教学方式:理论
授课时间:
《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山寺微茫
(清末民初)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班级:临床肿瘤1班
授课人:陈慧敏、梁洁双
教学方式:理论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读全诗,逐字翻译诗句,理解大意。
2、了解诗人王事迹,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意境。
3、了解《浣溪沙》的时代背景。
4、精读诗句,结合作者的人生观和所处的文化背景,鉴赏诗词,体会诗的韵味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导入:《浣溪沙》这个词牌名曾被许多词人用过,譬如苏轼、晏殊等。现在我们就来鉴赏王国维的《浣溪沙》。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
夕:日落的时候。从月半见,黄昏,傍晚。
曛:落日的余光。赤黄色。《素问》“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
罄:古同“磬”,打击乐器。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天眼:从凡夫至佛位,对于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一路有所提高。天眼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事物,除了不受大小、距离、明暗的限制外,也不受遮隔隐藏或通透显露的限制,它不需通过光影的反映,而是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作用。
觑:看,偷看,窥探。
红尘: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现在常常用来指称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汉朝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诗词介绍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曲。唐五代时具有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的音乐形态。之后作为词调广为流传,宋代时达到文人创作高峰。金元明时期还以散曲、南戏中曲牌的形式留存,直至清代仍然长盛不衰,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采取“乐府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从音乐、文学层面入手,系统梳理不同时代《浣溪沙》的文本特点及音乐形态,兼论其曲名、曲调、曲辞、风格及后世流传情况,以期对其创始、演变、传唱、表演等情况进行一定的综合研究。
6、诗词鉴赏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
山寺微茫”,一开始就让人的眼光投向了半山的高处。在那“鸟飞不到”的地方有一座寺院,闪烁着夕阳的余晖。但渐渐地连那一点寺院的影子,也快看不到了。“上方孤磬定行云。”在一片寂静中,唯有那寺中的磬声从高处传来。那肃穆的清响,使得飘荡的云彩也驻定不动了。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登高才能望远,所以努力地攀到了峰顶,希望能一窥明月的究竟。可是偶然慧眼一开,却看到了人间万丈红尘后面的真相。“可怜身是眼中人”。这个“眼中人”指的是在这大梦中忧患劳苦的众生啊!可怜的是,自己也身在其中。看到了却无法超脱,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到哪儿才能找到真正的

《浣溪沙》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Shess
  • 文件大小2.26 MB
  • 时间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