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局部第二季》是一档于4月9日热播的脱口写节目,该节目自热播以来就受到了网友们的大肆追捧,网评很不错,一起去看看吧!
01
在《局部》第二季发布会上,陈丹青再次提出绘画已经过时,今天是谈论画的时代。他说,拍《局部局部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局部第二季》是一档于4月9日热播的脱口写节目,该节目自热播以来就受到了网友们的大肆追捧,网评很不错,一起去看看吧!
01
在《局部》第二季发布会上,陈丹青再次提出绘画已经过时,今天是谈论画的时代。他说,拍《局部》本就是给不画画的人看的,让人们有点谈资可以装B。在他看来,装B就是装文雅,没什么不好。
我问过学摄影的朋友,他们仍需要学习绘画。从达盖尔银法出现以来,随着摄影被渐渐称为艺术,不断成熟,再去花大量时间专攻绘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位观察家说道“绘画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全神秘不为外人所知的事务,而且只属于美术馆的世界……”从这次发布会可以看出,普通人对文艺复兴的了解,仅限于以艺术三杰为首的小圈子。被过度谈论的他们大量占据着各地美术馆,而一批十三、四世纪优秀壁画家的画作散落在年久失修的偏僻小教堂,无人问津。美暗含着一种个性的体现,但美术馆作为一个被高度选择过的空间,让人们一次性观看无数出名而精美的画作同时,无形中“校准”了人对美的取向,也就有了“审美”。美从来是一件说不清的事情。套用木心的比喻,美术馆像是虾肉面,虾肉太多,没有面了。
早年间,绘画弥补了摄影和电视的空缺。随着技术进步,相应地会带来新的视觉思考。此时,”绘画是不是有用”这一问题逐渐被人们争论。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讯息。既然有了更便捷的媒介,我们还需要通过绘画来描述世界吗?
作为“中庸”画派的库尔贝,是最后一位试图用绘画超越摄影的画家。他画出《波浪》的时候,大特写和瞬间摄影还未产生。随后又有了印象派和摄影的交融。本雅明说道“当印象派画上颜料之后,便能脱离素描草图的框架,并且,就某种程度而言,也就逃脱了摄影器材的竞争……一直到世纪之交,摄影还一直想模仿印象派画家。”
由达利画出弯曲的时钟,到马格利特画出《这不是一只烟斗》(福柯特地为此写了一本同名书籍),绘画更多地展现出游戏与哲思的成分,而并非痴迷于纯画面的元素。当然,这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战争与政治因素。到了今天,写生画派的没落,伴随着更多以“游戏”为母题的其他艺术形式兴起,人们擅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艺术,例如为人熟悉的蔡国强擅长玩“爆破”,徐冰爱用文字,左小祖咒参与的人肉堆积《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不一而足。
附庸风雅的日本,附庸久了,自成风雅,反倒是原先的风雅之都要反过来向它学习。对于局外人,去趟美术馆、看《局部》都能算附庸风雅。即使完全不懂,也毫不影响我对这些美的好奇。游览卢浮宫的时候,同行有两位教画画的女生,想脱团多逛一会儿,又不太认路,便拉上我。当天人很少,连《蒙娜丽莎》前拍照的人都只围了稀松的两三圈儿。一路上边走边聊,她们不时因我说出的卡拉瓦乔、安迪·沃霍尔、波提切利、爱德华·马奈而震惊。其中一位说道,看你平时不怎么说话,没想到你懂这么多啊。我心中窃喜,我哪儿懂得,只不过看了《局部》之类的节目,道听途说罢了。她们可比我懂得多啦,来到特纳的画前,她们会盯着一小块儿细节,详述画画的技法;走到路易·大卫辉煌巨著《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前,会为华服上松软细密的蜷毛而震
局部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