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
1
水稻概述
水稻(rice)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生产遍及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2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磷)
水稻缺磷植株紧束呈“一柱香”株型,生长迟缓不封行,叶片及茎为暗绿色或灰兰色,叶尖及叶缘常带紫红色,无光泽。缺磷水稻未老先衰。
3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
水稻缺硫上部叶片失绿。缺硫生长受阻,尤其是营养生长,症状类似缺氮。
水稻钙不足时幼嫩器官首先受到影响,生长点受损,心叶凋萎枯死。
4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镁)
水稻缺镁症状先出现在低位衰老叶片上,缺镁症大多数在生育后期发生,病叶从叶枕处成直角下垂。
5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钾)
水稻缺钾叶片从下位叶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景观稻面发红如火燎状。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一类是返青分蘖期发生缺钾性赤枯病,或称“青铜病”。第二类是缺钾性褐斑病。第三类是缺钾性胡麻叶斑病。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钾)
6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钾)
左图:水稻缺钾加速衰老,老叶死亡率高。上图:缺钾水稻贪青晚熟。通常水稻缺钾症状是从下位叶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景观稻面发红如火燎状。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一类是返青分蘖期发生缺钾性赤枯病,或称“青铜病”。第二类是缺钾性褐斑病。第三类是缺钾性胡麻叶斑病。
7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氮)
水稻缺氮整株褪淡,下位叶黄枯,植株矮小,分蘖少早衰,穗小子粒不饱满。但氮过多则植株徒长,贪青倒伏,延迟成熟,空秕粒增加。
8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缺锌)
水稻缺锌引起的形态症状称“红苗病”、“火烧苗”。缺锌水稻新叶中脉及其两侧叶片基部首先褪绿、黄化,有的连叶鞘脊部也黄化,以后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条斑,有的出现大量紫褐色小斑,遍布全叶,植株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矮缩,严重时叶枕距平位或错位,老叶叶鞘甚至高于新叶叶鞘,称为“倒缩苗”或“缩苗”。幼叶发病基部褪绿,使叶片展开不完全,出现前端展开而中后部折合,出叶角度增大的特殊形态。如症状持续到成熟期,植株极端矮化、色深、叶小而短似竹叶,叶鞘比叶片长,拔节困难,分蘖松散呈草丛状,成熟延迟,虽能抽出纤细稻穗,大多不实。
9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
水稻缺锰新生叶片叶脉间绿色褪淡发黄,叶脉仍保持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缺锰时有灰白色或褐色斑点出现。
硅是水稻生长必需营养元素,上图所示褐斑部分为水稻缺硅。
10
水稻营养失衡图文解——水稻缺素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