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阳方言——中江话.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10
德阳方言—-中江话
德阳市中江县的历史、地理概述
德阳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以北五十公里处,是川西平原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和旌阳共六个县(市\区).
德阳方言跟成都方言相差不大,但也有独特1/10
德阳方言—-中江话
德阳市中江县的历史、地理概述
德阳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以北五十公里处,是川西平原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广汉、什邡、绵竹、中江、罗江和旌阳共六个县(市\区).
德阳方言跟成都方言相差不大,但也有独特的地方。德阳最有代表的就是中江话,它属于西南官话区的地方话。
中江话与北方官话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方面差异不是很大;与西南官话区内其他地方的语言比较,,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的原因,造成中江话当中,常常夹杂着一些外地人听不大懂的东西,就是说,中江话当中有一些语言和外地不大一样,有一些词汇和说法和外地不同,这就是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中江话。
历史原因是,清代康雍乾时代,清政府曾强令一些外省人移民四川--即一般人所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川的以湖南、湖北两省的人居多,当时两湖被称为“湖广",清廷设湖广总督统治之。此外还有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移来的。从那时起,两湖、两广以及浙闽地区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居地--中江县人们的语言。从外地来的这些移民,传了若干代,大多数人原来所操的语言被本地的语言(西南官话)同化了,但有一些语言因素(语音、词汇等)却残留下来了。也有绝少数人,虽经过了若干代,却继续保持着其祖先在原籍所用的语言。
地理原因是,中江这个丘陵大县地域较广,交通很不便利,尤以地处深丘的广福、万福、冯店、集凤等地为甚。广大群众往往几十年脚不出县,与外界绝少往来、绝少交流,外地的经济、文化影响对他们几乎不起作用。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老样子生活,、文化发展滞后,京、津、沪、广等发达地区的先进文化对它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原因,中江话当中只有本地人才理解、才习惯的那些东西,就得以在较长时期保留下来,而没有被“淘汰”,被“同化”。
由此我认为,我们所谓的“中江话”,即一般中江人用以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并非已经形成为独具特色的方言体系;而是说,一般中江人所说的放当中,有一些因素或“零件”,与普通话有一些不同。这些因素或“零件”,具体体现在一部分语音与词汇上。在语法方面,全国各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差异是比较小的,中江亦不例外.
    
二、语音系统
从语音方面说,中江人的发音(对汉字的读音),大多数与西南官话无大差异;而对一部分语素(其文字符号即汉字)的读音,在声母与韵母方面与西南其他地方有明显不同。
声母方面,存在差异的有以下几种:
1、h与f不分。
①大多数中江人说话时将发唇齿音f的字念成舌根音h。
如:法、发、伐、乏说成hua;
风、封、丰、蜂、奉、冯说成hong;
将方、芳、仿、纺、放说成huang;
2/10
将飞、非、菲、妃、匪、蜚说成hui;
将夫、伏、佛、符、服、福、涪、府、父、付等说成hu;
将凡、范、蕃、翻、繁、反、犯、樊等说成huan.
②而有时,又将发舌根音h的字说成是唇齿音f.
如:把化、花、华、话说成fa;
把桓

德阳方言——中江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oyuan2014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2-09-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