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学习要求】:
1、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分析流程设计要考虑的的两个基本要素:时序和环节。
2、掌握常用的流程表达方式。
3、能阅读简单的流程图。能根据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某一过程进行流程分析(画流程图)。
三个重要概念:时序环节流程
一、认识流程
1、什么是流程:
(1)含义。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仅包括先后顺序(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还包括做事的内容。是一种有组织连续性的活动顺序(程序)。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实现高效、高质量的保证。
【研讨1】考试后试卷分析的整个过程:逐题整体分析。
1、“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
2、“问题不清”,就是没有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3、“表述不清”,就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因果紊乱。
4、进行对策分析,找到具体方法(会而做错的题、模棱两可的题、不会做的题)。
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整个分析过程分成四个步骤称为“环节”,这四个环节的先后顺序称为“时序”,按规定的时序完成整个任务(分析)的过程称为“流程”。
【研讨2】:P38为装自行车改为修补自行车轮胎。没有研磨胎皮就直接将补丁粘上,行吗?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在粘补前进行研磨是非常重要的,顺序不能调整。
整修的修补过程可以描述为:扒胎---à查漏---à研磨---à粘补---à装胎。
这就是修补工作的流程。
【小结】从以上两个研讨事例中可以看出流程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
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时序有可颠倒的,也有不可颠倒的。
环节:根据某种逻辑,将一项活动分为若干小的过程(阶段、步骤),称为环节。环节的划分是相对的,环节本身又可以是一个流程,即流程具有层次性。即:有不同的划分,又可以分解。
(2)【理解】:
【从时序理解流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强调的是时间的先后顺序。时序一般不能调整。
(1)、煎鸡蛋时,先放鸡蛋再放油,行吗?
(2)、QQ注册过程。
(3)、炒菜时,是一开始先放盐还是出锅前放盐?(后者碘利用率达63%,前者碘利用率为19%)
【从环节理解流程】:强调的是完成工作的步骤。环节有的可以调整顺序,有的可以省略(流程的优化)
(1)、一天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环节?
(2)、运动会的项目安排。
(3)、高一新生入学手续(简化入学手续就是流程的优化)。
(4)、照明电路出现故障, 检修前要做那些工作?
【流程、环节、时序的关系】:任何流程体现出一定的环节,反映了一定的时序。
2、流程的表达
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我们一般采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流程图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有方框、文字、表格、图形等。其中,方框流程图用的比较多。
(1)方框流程图(程序流程图)表达:
绘制方框流程图首先要确定流程的环节和时序,然后利用预先约定的几何图形或符号进行绘制。
常用方框流程图的图形和符号:
开始/结束
环节
时序
选择/判断
矩形
圆角矩形
菱形
【解读:串行工序和并行工序】(工序就是环节在生产过程中的表述)
串行工序:各工序依次进行。
特点: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并行工序:多道工序可以同时进行。
特点:多人或多台设备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研讨】:P44 [案例分析]生活中的流程(由学生分析,写出流程框图。)
分析:首先确定洗衣、烧饭、炒菜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5个环节。然后依据生活经验进行流程设计。
在流程设计中应该结合串行工序和并行工序的特点综合考虑。
注意:整个过程无论采用串行还是串并结合,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所以如何减少时间是主要考虑的目标。
每项工作单独做,需2小时40分钟,若将洗衣、烧菜和做饭交替做,就会节省时间,用90分钟。
可见,合理的流程安排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这就是流程优化的思想,也是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思路1:全部采用串行工序,用时2小时40分钟。
思路2:串、并工序结合,用时1小时30分钟。
“炒菜”完成后,等待20分钟(“洗衣”完成),再“吃饭“,浪费20分钟,不合理。
改进:“绿线”改动成“红线”。变成下面的流程框图。
思路3:串、并工序结合,用时1小时10分钟。
洗衣
1小时
煮饭
30分
炒菜
40分
吃饭
20分
读报
10分
提问:把“吃饭”与“读报”同时进行可以吗?
尽管节省10分钟,却不符合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不可取。
所以,一定要在保证合理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时间。
土坝设计(上、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