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川有个“袁隆平”.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南川有个“袁隆平”
杨芳馨谭晖艳冬日,油菜地,南川区农业局农技员罗孝华像往常一样,带着一把卷尺,一个笔记本,在田间忙碌。这块地的主人龚白仲笑得合不拢嘴:“罗技术员,又劳累你了哟。”去年,龚白仲种了四亩油菜,是罗孝华的技术让他每亩增收近50南川有个“袁隆平”
杨芳馨谭晖艳冬日,油菜地,南川区农业局农技员罗孝华像往常一样,带着一把卷尺,一个笔记本,在田间忙碌。这块地的主人龚白仲笑得合不拢嘴:“罗技术员,又劳累你了哟。”去年,龚白仲种了四亩油菜,是罗孝华的技术让他每亩增收近50公斤,一季增收近千元。
2008年6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罗孝华自主创新研究的油菜宽行免耕直播法以及水稻节本增效种植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消息传来,整个南川轰动了。少施肥,水稻、油菜却能增产!这是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土专家”带农致富的“神话”。
农民之苦让他想当袁隆平
罗孝华出身农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难。
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生产队里修沟渠挣工分,农闲修沟、农忙栽秧,日子苦得没法说,早上五点起床,走七八里路,修完沟渠又得回生产队栽秧。一天干活14个小时,满勤得10分,一年到头,一人分100公斤稻谷。这样的生活,让他在深深的叹息中日思夜想,不知道何处才是个头。
读书!他第一次那么冲动地想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才能有知识、有能力让乡亲们和自己从土里刨出黄金,日子过得更好。
有了目标,罗孝华一到吃饭时间,端碗红苕稀饭往地上一坐,就开始看书。1978年,罗孝华如愿考上了涪陵地区农校。但按当时的规定,要上交公粮后才能上学,这让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他开始犯愁,最后他只得跑到舅舅家借了100公斤粮食交了,才上了学。
从此,当袁隆平成了罗孝华心中的梦。这梦一做,就是数十年。
醉心科研妻儿甘愿当助手
1981年,罗孝华从农校毕业回到家乡。他发现,落后的耕作习惯,使农民种粮根本就不赚钱。
罗孝华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不施肥产量是350―500公斤,而按照农民习惯的方法施肥,亩产可提高100公斤,增收200元,刚够买肥料、农药。他还发现,农民习惯种植“稀大窝”,每亩基本苗在6000窝左右。由于基本苗少,只有大量施用氮肥才能高产。但大量用肥又造成植株嫩绿,病虫害加重,不得不加大用药量,结果,产量不稳定,种植成本高。
怎样才能既降低肥料成本又增产?经过反复琢磨,他想出了增加用种量、减少施肥的方法,把一亩地的基本苗从6000窝提高到1万窝,这样既能保证产量,又可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
创新的东西,往往一开始是没人相信的。没人相信,就意味着没有专项研究资金。难道让这一想法胎死腹中?罗孝华把心一横,干脆自己搞。
缺乏资金,他就跟亲戚朋友借;没有技术人员,就发动老婆和女儿一起上。他花六千多块钱买了一块地搞试验。修路,建试验房……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很快就跟不上了,试验地还没有开始运转,就不得不结束,把土地匆匆转让。打击大,但他并不气馁,最后决定租用农民土地继续搞研究。
从2002年开始研究水稻节本增效技术和油菜宽行免耕直播以来,罗孝华欠下一屁股债,从一个勤快的好丈夫变成不做家务事的“懒人”。
怕农民上坡了找不到人,他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地里,而回到家里,已是夜深人静。妻子王惠容每天都等着罗孝华回家,吃过饭,默默地去给他洗那一堆堆沾满泥巴的衣服。王惠容说:“从200

南川有个“袁隆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丰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9-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