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古筝,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进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提高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古筝,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进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并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觉地、愉快地学习古筝。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教学的几点体会。
1根据心里特点,强化兴趣、情感
首先,启发、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在我的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开始学琴时很高兴,但后来兴趣渐渐下降,甚至于坐在琴前愁眉苦脸。原因是虽然家长喜欢古筝艺术,很热情地送孩子来学习,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总是责备。诚然,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更不能替代才能,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是这样教学生的,在上第一节课时,先请有基础的学生表演几首曲子,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我有一头小毛驴》等,并做乐曲介绍,或让学生们载歌载舞,我发现其他学生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听着,羡慕得不得了。这时我就告诉他们:音乐就像语言一样有其自己的文字,你必须会读会看,才能学懂。这样第一节课的乐理知识的教学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下课时,学生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什么时候叫我弹琴?”可见,学生对弹琴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开始学琴,学生偏会高兴主动地积极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2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孩子欣赏自己,从而更好的要求和教育学生。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知心朋友。做一名“严师”固然会让学生因为畏惧而认真练琴,但也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心理,相比较而言,耐心的讲解、和蔼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意接受,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这无疑使一种成功的教育。同时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鼓励的过程。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课间与学生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对学生的赏识鼓励中尤其要学会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只有这样,赏识和鼓励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将批评融于鼓励之中,批评过程中药充满着热情的期待,要让学生真切感受的老师是他的知心朋友。
3监听、多想、巧练
监听—因为古筝演奏时的余音较长,指甲触弦会有杂音出现,所以手指触弦时必须干净、准确才行。在每一曲练琴之前,演奏者必须凭靠自己敏锐的听觉,对其所奏之音进行严格的自然监听,务求所奏出的每个音都做到出音清楚、干净、准确,稍有不准立即纠正。
多想—当听到自己的演奏有错杂音时,要立即开动思想分析所发生错杂音的原因,即演奏所发生的实物属于偏高或偏低、偏左或偏右,把实物原因判断准确之后,认真地加以纠正。巧练—练琴时应学会巧练而避免傻练,任何乐曲中其
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