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提问”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王勤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培养“提问”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王勤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也曾提出了一个令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考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大多数人认为,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我国的教育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问题”。这些无疑是告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题的现状及归因浅析
1998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科学教育的公开课。一位重点中学的优秀特级教师开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可是下课后,5位美国客人却反问:这堂课上老师问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实际上,这种教学现象在我们教学活动中相当普遍。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许多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只是上课听讲,认真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后做作业,考出个好分数,将来能上重点学校。这样做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大脑仅是知识的填充器。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许有个好成绩,但往往缺少创造力;有的学生即使喜欢提问题,也仅是“老师,这道题怎么做”之类的问题,这显然远不能满足现代学习的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对事物深层次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
,教师事先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殊不知,这一系列的过程,均是教师在提问学生,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待问题解决了,学生会解题了,本课就算达标。这种提问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只需按教师的思路走,听课记录,答问做题。
,孩子放学后有千篇一律的问话:“作业完成了没有?”“在学校听不听老师的话?”而犹太人千篇一律的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家长被告知孩子的问题把老师难住了,那么家长会非常高兴,这种问题意识恐怕要比中国的家长超前很多。
二、着眼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氛围,让学生想问问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或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出现矛盾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惊奇,从而产生好奇心理,于是学生就有了关于要了解或理解相关物理本质的需要,从而产生认知内驱力。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
培养“提问”能力,提高创新素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