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1
20xx年2月8日,我和父母一起观看了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拍摄成的电影《流浪地球》。
电影中,因为太阳的急速老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安全,世界各国组成了联合政府,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
影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1
20xx年2月8日,我和父母一起观看了由刘慈欣同名小说拍摄成的电影《流浪地球》。
电影中,因为太阳的急速老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安全,世界各国组成了联合政府,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
影片一开始,是计划启动前的地球,(这里所谓计划启动前”是指行星发动机启动前)地面上还像天堂般美好,但计划启动后(行星发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地球赤道上的自转发动机”,另一种是推进发动机”),严寒笼罩地球,人类都生活在发动机下距地面5500米的地下城中,在经过木星时,由于引力激增,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地球失去了机动能力,逐渐向木星靠近,政府组织了救援队,全球展开饱和式救援,不惜一切代价,重启行星发动机”电影中出现了红色货箱的大型运载车,车上是代号火石”的行星发动机启动装置,但还是有地下城被熔岩毁灭,我记得最深的就是杭州一号”地下城,它最先被岩浆烧熔,行星发动机也毁了。
后来,有人利用电脑程序控制转向发动机所有的喷射力都转移到一个喷口上(发动机喷口共有7个),想用发动机火焰点燃木星,引发速度超过1010马赫(1010倍音速)的巨大冲击波推开地球,但撞针推不动,一个名叫韩朵朵的少女进行了全球广播,她说的话使原本心灰意冷的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火焰距离木星大气还有5000公里,这时,原本在距离地球十万公里处伴飞的领航者”号空间站在分离了休眠模块后,由刘培强中校(吴京饰演)驾驶着,朝木星撞了上去,爆炸点燃木星,推开了地球,人类得救了。
看这部电影时,地面上仅存的建筑和冰川给了我强大的压迫感,行星发动机使我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当地球靠近木星,即将撞上去时,我不禁冷汗直流:难道繁衍了几百万年的人类文明就这样毁灭了吗?”后来,各国的救援队一起推动撞针时,我心中和电影里的人们一样,燃烧着强烈的希望之火。刘培强牺牲自己,保全同伴后操纵空间站朝着木星撞了上去,我看着这一场面,心中有一种庄严的感觉,毕竟他是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不禁想向他致敬。
地球被推开,计划重新回到正轨,我长舒一口气,有种置死地而后生的舒畅。
这部影片证明,人类只要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没有什么事是完成不了的。在这里,我劝人们放下自私的心理,一起维护世界的和平。既为人类,也为自己。杭州江南实验学校613班邵炜康指导老师陈小民
《流浪地球》观后感2
新年,雨韵,适合看电影。
《流浪地球》便是我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
《流浪地球》是一部少儿科幻片。电影讲述的是太阳老化,科学家通过各种数据得出太阳短时间内会产生巨变,形成核闪,地球会毁灭。为了整个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安危,地球人开始启动流浪地球计划。
影片一开始,就是讲述人类为了“钱”,使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球上的温度处在零下87摄氏度,人类无法在地表生存,都生活在地下城。如果人类要离开地下城,必须穿上特制的服装。
影片中的女主韩朵朵是一名初中生,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文章还没有学完,教室却面临着坍塌的危险,男主刘启便在这慌乱中带走了韩朵朵,离开了地下城,来到了地表的北京。此时的地表,到处飘雪,看不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切都是灰色的。
春天,“桃花似火柳如烟”,可以在阳光下躺在青青草坪上,悠闲的睡去。而这一切,在人类要靠启动“流浪地球”计划去拯救地球时,却成了无比奢侈的幻想。若真到了那一天,金钱、名利,又有何用呢?故事中刘启的父亲刘培强,只希望有一天能重返地球,和儿子一起去钓鱼。然而,这一天,永远都没有来到。影片中的刘培强最后不得不舍弃小家,为了大家进入太空,带着燃料与木星同归于尽,牺牲自己,挽救了地球。
电影一直在放映,两个多小时。室内温暖如春,室外的雨下个不停。今年的雨真多啊,两个多月来,能见到阳光的日子,屈指可数。雨,淋透了《雨巷》,悠长悠长……
我沉思着:一个一个的小家组成了地球这个大家。大家生活在地球上,只有保住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幸福安乐。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曾经的青山绿水,已经满目苍夷。那些流经我们门前的小河、小溪,都浮满了垃圾。那许许多多的山丘,变成了一堆堆黄土。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时有发生,这些都在警醒人类不要再破坏地球了。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如果全世界人团结起来,践行绿色发展,我深信人类绝不用启动“流浪地球”计划。
从小家到大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每天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少制造一点白色污染……愿所有的小事都能成为保护
《流浪地球》观后感1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