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一、重点精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那种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1/8
?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一、重点精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那种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思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假设隔世之人。无限悲哀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消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心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为什么说?赤壁?这首咏史诗是借题发挥呢?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矾,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8
3、?过零丁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在诗中,文天祥将个人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了他忠心报国的热诚、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诗的前六句,诗人竭力渲染了自己的家国之恨和艰难困厄的遭遇;最后两句,亦诗亦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名言从此流芳百世,感召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奋不顾身,慷慨就义。整首诗将叙事、抒情、议理融为一体,感情由悲伤到豪迈,风格由沉郁而昂扬,谱写出一曲千古不变的正义之歌。
4、?水调歌头?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在词中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他是由什么事物引起想象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这种想象的?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思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
《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