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的学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每年的端午前后,即5月和6月间,大街小巷都会飘着粽子的香味。不过,吃粽子也有学问,吃不好就会对身体不利,还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于是,我们特意总结了吃粽子的学问。
粽子的营养主要是以热量为吃粽子的学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每年的端午前后,即5月和6月间,大街小巷都会飘着粽子的香味。不过,吃粽子也有学问,吃不好就会对身体不利,还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于是,我们特意总结了吃粽子的学问。
粽子的营养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其次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膳食纤维普遍不足,每次食用,以量少为宜。
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即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原则的原料,少放调味料,尽量以瘦猪肉或魔芋代替五花肉,以板栗代替蛋黄,加入胡萝卜丁、笋丁等蔬菜,或者在糯米中混合“五谷米”,以丰富粽子的营养。
一般来说,肉粽和豆沙粽的热量较高。这是因为肉粽多采取动物性原料,而豆沙粽除了含糖量较高外,多以猪油炒过,热量在粽子王国中数一数二。所以,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
众所周知,粽子是糯米制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后都有胃胀的感觉。所以建议节日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而忽略了其他食物的摄入,这样容易造成胃肠不适及便秘。吃粽子时,可以搭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汤、黄瓜汤、丝瓜汤等,最后再吃一些水果,力求达到营养均衡。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将多油肉粽改为清淡鱼粽或鸡肉粽,增添五谷糙米,增加膳食纤维。在做法上可先将五谷糙米煮熟,然后将鱼肉与鸡肉包入粽子内,不需太长的蒸煮时间,又可保留内馅的鲜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粽很适合发育中的小朋友。
慢性病患者也没必要完全拒绝粽子,只要控制好食量就可以了。
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吃精制糖食物,所以应注意在吃粽子时千万不要再蘸糖了。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将粽子的热量计入主食的摄入量中。对于一餐吃一碗饭的人而言,一个台湾肉粽中的糯米热量就相当于一碗饭的大米热量,加上配料的肉类、板栗、蛋黄等,其热量已经相当于一顿饭所
吃粽子的学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