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
简介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
简介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根底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开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载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总为一卷,内容分两局部,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区分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
有序云:
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创造?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表达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助读者诵记。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著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全面地表达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良好读物。
?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论。「十二经脉」是中医论述生理,病理机制的一种学说,而「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旁支,也就是中医?脉经?学说中不可分割的一局部,本书不但详叙「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还结合所主病证,提出相应的治疗。同时也是凭脉诊断疾病的一种依据,所以对学习和研究「脉学」也有参考的必要。
?脉诀考证?的主题,是以考证和评论当时流行的脉学书?王叔和脉诀?为对象,其内容是集录明以前各家对该书的不同意见,结合作者自己的见解,作为一种学术上的讨论,由于这里面接触到好些脉学上的实际问题,如「七表八里」、「男女脉位」等,所以对研究脉学来说,是能起到论证和解决局部存疑问题的作用。
?濒湖脉学?所例举的脉象共有二十七种,分别为: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长脉、短脉、洪脉、微脉、紧脉、缓脉、芤脉、弦脉、革脉、牢脉、濡脉、弱脉、散脉、细脉、伏脉、动脉、促脉、结脉、代脉。每种脉象并附有歌决解释。
作者:李时珍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脉学七言诀
■浮脉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那么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
特选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