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监护室院院内感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探究有效的护理防范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监护室中的各个外科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监护室院院内感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探究有效的护理防范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监护室中的各个外科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以及风险管理组,每组患者48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的护理,归纳总结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几率,探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且风险管理组的质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提高护理的专业性,提高患者治疗安全程度,可有效控制院内护理行为规范性以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
关键词: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本研究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监护室中的各个外科患者96例,比对常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过程,探究风险管理在外科监护室临床护理中年对感染危险因素的抵抗及预防作用,主要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我院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以及风险管理组,每组患者48例。排除急性胃出血患者、重症昏迷患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了解研究风险,并在整合研究过程中没有退出。风险管理组,n=48,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8—6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岁,其中心胸外科患者12例、普外科患者14例、18例骨科患者、4例神经外科患者。常规护理组(n=48),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6—6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岁,其中心胸外科患者14例、普外科患者13例、16例骨科患者、5例神经外科患者。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两组参与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以及工作时间等相对一致,都是6名护士,2名护师,2名护理主管,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自愿参与试验。
、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的护理,归纳总结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风险管理组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预防策略
针对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一要加强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感染风险因素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二要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便于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临床症状记录。因此風险管理实施前,想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日常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感染因素为教学素材,普及感染知识以及消毒知识等等,以系统、科学、全面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巧以及护理行为规范性,降低护患纠纷以及风险监控范围。
(2)强化杀菌消毒
规范侵入操作的仪器清洗消毒流程,以条文的形式在仪器清洗地点中展示,确保外科监
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