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清]李毓秀
知行学堂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弟子规》
[清]李毓秀
知行学堂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友善、好学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zǒngxù总叙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所讲述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讲信用。
与人相处时要平等友爱,并且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时间精力,就应该学习知识。
dōngzéwēnxiàzéqìngchénzéxǐnghūnzé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gàofǎnbìmiànjūyǒuchángyèwú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冬天让父母暖和,夏天让父母凉快,早晨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父母铺好被褥。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职业要稳定,不要经常变化。
shìsuīxiǎowùshànwéigǒushànwéizǐdào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suīxiǎowùsīcánggǒusīcángqīnxīnshāng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自作主张。如果随意去做,就会容易出错,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顺的行为。
别人的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私自占为己有,如果暗地里私藏了别人的东西,那么你的品德就会受到损伤,父母亲一定会很伤心。
qīnyǒujíyàoxiānchángzhòuyèshìbùlíchuáng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sānniánchángbēiyèjūchùbiànjiǔròu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āngjìnlǐjìjìnchéngshìsǐzhěrúshìshē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病了,吃的药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要日夜护理,不离开病床。
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守孝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之恩,还要夫妻分居,不喝酒不吃肉。
办理父母的丧事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而铺张浪费,只有这样才是真孝顺。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弟子规知行学堂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