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奋笔疾书写风华.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奋笔疾书写风华
镜头聚焦,定格长安春秋,忠诚写精彩;奋笔疾书,记录长安风华,妙手著文章。
这,就是长安汽车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品牌公关部记者刘献的人生。
他的镜头里,从来都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时刻。他笔下的文字,从来都是劳模大师的非凡风采奋笔疾书写风华
镜头聚焦,定格长安春秋,忠诚写精彩;奋笔疾书,记录长安风华,妙手著文章。
这,就是长安汽车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品牌公关部记者刘献的人生。
他的镜头里,从来都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时刻。他笔下的文字,从来都是劳模大师的非凡风采。
这一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邀请他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个拿着相机拍别人拍了快一辈子的人,面对采访镜头,神情举止略显拘谨,一点儿也不像56岁的中年大叔。
最执着:参与、见证企业三次创业历程
1981年参加工作的刘献,是典型的“长安子弟”。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刘献一头扎进车间,从一线工人做起,干过元车、磨车。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拿文凭成为一种时髦,中学时代就喜欢写点东西的刘献,在职报考了重庆市职工大学中文专业。4年后,被长安宣传部聘为记者。
“1990年11月15日,是我正式开始干记者的日子,一辈子都记得!”说这话的时候,刘献提高了声调,满脸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这一干,就是29年!手中的家伙,从黑白胶卷机变成彩色胶卷机又变成数码机,而镜头前的长安,从第一次创业进军小型汽车领域,到第二次创业开启长安自主轿车时代,再到第三次创业转型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由一个军工厂发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前四大企业之一。
光阴荏苒,岁月更替,不变的是刘献的长安情怀,是他对这份职业融入血脉的忠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長安汽车公司1990年以来的29年历史,就在他面前汩汩流淌。你看到的关于长安的某张图片或一段文字,极有可能出自他的手。
更令我深深震撼的是,刘献从事新闻采访工作29年来,其中的26年(2016年-2018年除外),因为采访工作,没能跟家人度过一个完整的除夕。万家团圆的日子,他与冰冷的“铁疙瘩”为伴一次次按下快门定格的难忘瞬间,温暖感动了无数人。
这件事,倘若不是刘献自己当面说出来,或许,我们永远无从知晓,也无法理解。
我一直在反复追问:长安精神到底是什么?
刘献给了我最直白却最生动的答案——“当时,我在车间里干活,下班关灯了,全部清场。但大家把窗户的插销拨开,等领导走了,又悄悄翻进去干活儿,不求加班津贴,仅仅就是为了对得起‘长安员工’这四个字。”
最深刻:不要找借口,再难的工作,先扛下来,想方设法,坚决拿下
在问到采访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时,刘献脱口而出:“2000年7月国务委员吴仪来长安考察那一次。”
“当时,领导给我安排这个重大采访任务时,撂下一句话‘相信你能搞定’。为了这份信任,我一连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吃饭走路都在琢磨这个事:吴仪到厂里来会走哪条路线?在哪个工位可能驻足察看?抓拍的时候,哪些领导必须进入镜头画面?从哪个角度去抢,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在吴仪来长安的前一天,我几乎把所有认为可能出现的问题、突发情况都想全想透了,列出一张表,并逐一制定应对举措。最终,这次采访任务圆满完成。”
回想起来,刘献无不自豪地总结道:“再小的采访,再大的采访,都必须做最全面最周密的准备,举轻若重,反复总结,不断优化,形成自己的采访工作体系,关键时刻,才能做到举重

奋笔疾书写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四玉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