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区“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
基础测绘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掌握国情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辅助管理决策、服务工程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基础测绘,形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为统筹规划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区”)“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和《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滨海区基础测绘工作实际和发展趋势,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滨海区下辖的大家洼、央子街道办事处,实施期限为:2016-2020年。
本规划经由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并报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备案,由潍坊市国土资源局滨海区分局组织实施,作为滨海区在规划实施期内编制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安排财政预算投入及重点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
一、基础测绘的现状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过去五年,滨海区基础测绘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事业支撑体系,成立了信息中心,有力推动了“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落实。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日益丰富,数字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应急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决策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测绘服务,基础测绘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基础测绘规划经费执行得到有效保障。“十二五”期间,,主要用于航天航空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更新与建库和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公共地图服务和应急测绘保障,财政经费投入较“十一五”有大幅度增长,有力保障了基础测绘规划项目实施。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定期巡查与维护效果明显,各类测量标志完好率有较大提高。“十二五”期间,完成本级基础测绘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建立健全了测量标志管护网络和责任体系,积极开展测量标志巡查和维护工作。截止2015年底,全区共有E级以上GPS控制点31个、三等水准点6个,完好率均为100%,高效完成测量标志管护工作,并多次对外提供测量控制点成果。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不断丰富。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频率加快、范围扩大。2013年,,用于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类型丰富。2011年完成74平方千米地形数据库建库工作;2013年完成覆盖滨海新城和村庄82平方千米1:500数字线划图的采集与建库,完成了辖区其他区域595平方千米范围内1:2000数字线划图的采集与建库。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定期更新机制,“十二五”期间完成4次1:500数字线划图更新。以上成果均已应用于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4、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2013年至2014年,组织实施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政务与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等“一库一平台”建设,数据涵盖全区多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维地形数据、20000余条地名地址数据,建立了滨海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渐成主流。区环保分局、区地税局、区旅游局、区信息中心、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等6个部门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滨海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滨海地税宗地查询系统、滨海旅游资源展示系统、滨海领导辅助决策系统、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滨海区科技管矿项目、滨海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滨海区重点项目调度系统等8个应用示范项目。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名义制定发布《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有效加强了数字滨海地理空间框架成果的管理与应用,避免财政重复投资400余万元。
5、基础测绘公共保障服务及时有效。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建成并上线运行。为完善基础测绘成果发布制度,及时更新测绘成果数据信息,建设完成了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累计向社会发布成果目录20条。同时,建立了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审批制度,用于对外提供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基础测绘成果公共服务范畴日趋广泛。2014年,修订编制了本行政区域挂图和《滨海开发区地图集》,编制了领导工作用图,为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规划管理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参考底图。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滨海区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