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
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7年5月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分析 1
(一)耕地草原河湖资源现状 1
1
1
2
(二)耕地草原河湖利用与保护情况 3
3
5
7
(三)耕地草原河湖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
(四)有序实现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重要意义 12
1. 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12
2. 甘肃省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途径 12
3. 维护边疆稳定的战略选择 13
4. 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 13
5.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14
二、总体要求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基本原则 15
(三)建设目标 16
1. 总体目标 16
2. 具体目标 17
三、建设区划 20
(一)河西内陆河地区 20
(二)中部沿黄河地区 21
(三)甘南高原地区 22
(四)南部秦巴山地区 23
(五)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 24
四、耕地休养生息 26
(一)主要任务 26
1. 耕地养护 26
2. 退耕还林(草) 27
3. 休耕 28
4. 轮作 28
5. 高标准农田建设 29
6. 污染防控治理 30
7. 退化土地修复 31
(二)政策措施 32
1. 实施耕地分类管理 32
2. 建立耕地质量考核制度 33
3. 建立和完善耕地休养生息支持政策 33
4. 建立耕地休养生息保障约束机制 34
5. 加快建立耕地污染防控治理体系 34
五、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 35
(一)主要任务 35
1. 禁牧 35
2. 草畜平衡 36
3. 休牧 37
4. 划区轮牧 38
5. 退牧还草 39
6. 人工种草 39
7. 三化草原治理 40
(二)政策措施 41
1. 实施草原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41
2. 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41
3. 建立草原动态监测预警制度 42
4. 建立草原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42
5. 加强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42
6. 完善草原监管制度 43
六、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43
(一)主要任务 44
1. 推进重点河湖治理与修复 44
2.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45
3. 保护和合理退还河湖生态空间 46
4. 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47
5. 保护河湖水生生物资源 48
(二)政策措施 49
1. 全面推行河长制 49
2. 建立河湖水生态状况评价预警与管控机制 49
3.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50
4. 建立河湖岸线利用保护和监管机制 50
5. 建立完善水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 51
6. 健全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51
七、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52
(一)效益分析 52
(二)环境影响评价 53
八、保障措施 53
(一)建立省级协调领导机制 53
(二)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制 54
(三)建立制度创新机制 54
(四)建立保护激励机制 55
(五)形成科技支撑体系 55
(六)形成全民参与机制 56
附表1 全省耕地基本情况
附表2 全省草原基本情况
附表2 全省草原保护与治理现状
附表4 全省河湖基本情况
附表5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建设任务
附表6 深松整地示范与保护性耕作示范任务
附表7 退耕还林草与休耕任务
附表8 耕地轮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附表9 测土配方施肥与绿色防控工程任务
附表10 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
附表11 休牧和划区轮牧任务
附表12 人工种草和治理三化草原任务
前言
党的十八大召开,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把耕地草原河湖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提出建立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编制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
甘肃省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