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苑音像出版社
丛名现代文学
书名: 风雨四十年(二)
作者: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
:7-88050-475-3/I27
协商大政擘划开国
“五一”口号与群贤北上
年 3 月中旬,中央后委(叶剑英、杨尚昆负责)根据中央的指示,
分批从山西临县三交地区向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转移,与中央工委(刘少奇、
朱德、董必武负责)会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转战陕北胜利结束后,
3 月日率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东渡黄河,行千余公里,经晋绥边区于 4 月
日到达晋察冀中央局驻地——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一个
时期。周恩来、任弼时先率中央和军委机关于 4 月日到达河北建屏县(今
平山县)的西柏坡。
这时,人民解放军不仅转入战略进攻,消灭了大量敌军,而且收复的城
市也不断地增加。河南的洛阳、开封,山西的运城、临汾和距离西柏坡仅百
余里的石家庄相继解放,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土改运
动也全面展开,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及华南武装斗争也蓬勃发展,形成
了配合解放战争的第二战场。一些民主党派在香港、上海、昆明等地相继恢
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在迅速壮大,而蒋介石政权处于朝
不保夕、摇摇欲坠的境地,新中国诞生的前景已经清晰地显示出来。
中央研究了全国形势后,于 4 月日发布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一
劳动节日号》,响亮地提出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
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当天,毛泽东致电香港李济深、沈钧儒,并指示潘汉年登门进谒。
电文说,要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政治协商会议,提议会议
的地点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在今年秋季,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
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请参加此项会议,以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体的相互联合,拟订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中央的号召切合时宜,反映民心,
很快得到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国外华侨的热烈响应,迅
速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民主力量的广泛团结。
年 8 月到月,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 月
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年 1 月
日到日,蒋介石根据《双十协定》召集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
治协商会议,并通过了基本符合全民主愿望的五项协议,这就是
俗称的旧政协。可是,五项协议的墨迹未干,就被蒋介石一手撕毁。年
6 月,开始对我中原军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从此爆发。月,蒋介石又召
开所谓的“国民大会”,公开背弃政协协议。而我党号召召开的是新政协会
议,是不允许国民党反动政府系统下的一切反动派和反动分子参加的会议;
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拥护新民主主义,团结一切人
民民主力量,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协商会议。所以,
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爱国民主人士在党的“五一”口号的号召下,群情
5 月 4 日,华侨首领陈嘉庚代表在新加坡的 120 个华侨团
5 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
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
鏊,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
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错,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谭平山,无党派人士郭沫若
7 日,台
1
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响应“五一”号召,接着,
在港的各界民主人士柳亚子、茅盾、冯裕芳等 125 人,妇女界何香凝、刘王
立明等 232 人以及南洋、法国、加拿大、古巴华侨代表,纷纷致电毛泽东,
拥护中共的主张。日,民主建国会在上海作出决议,指定驻港代表章乃器、
孙起孟表明响应“五一”号召的态度。在美国的冯玉祥将军反对蒋介石独裁
统治,积极支持民主运动,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在“五一”号召发出之后,他搭乘苏联轮船“胜利号”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
工作,但航行到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不幸遇难。月下旬,他的夫人李德全带
着冯先生的骨灰回到祖国东北。随后,她也投身于筹备新政协的工作。
“五一”号召发出后,新政协的整个筹备工作就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之
下开始了。中央城工部负责同上海、香港地下党组织保持秘密电台联系。7
月底到 8 月初,周恩来致电上海、香港党组织和华北局,准备安全接送沪、
港、
《风雨四十年(二)》学苑学习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