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什么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第一章
1、什么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 ~:~
红外遥感: ~1000pm微波遥感: 1mm~10m
多波段遥感:传感器由若干个窄波段组成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特点::
A、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 D、城市发展的遥感监测
B、 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E、天气与海洋
C、 重要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F、其他领域如军事、突发事件
2、 什么是光谱特性?指地球上每种物质其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质,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
3、 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容?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输与纪录、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
第二章
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波:指电磁振源产生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成的图表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波谱围及特征(遥25页)
3、大气成份与大气结构
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包括N2、02、H20、C0、C02、N20、CH4、03等
*微粒有尘埃、冰晶、水滴等形成的气溶胶、云、雾等
*以地表为起点,在80KM以下的大气中,除H20、03等少数可变气体外,各种气体均匀混合、比例不变,故称均匀层,在该层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取1000KM。
・1)对流层:经常发生气象变化,是RS活动的主要区域,是空气作垂直运动而形成对流的一层,在离地面7-19KM之间变化,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2) 平流层:没有明显对流,几乎没天气变化。因有0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强吸收,温度由下部向上升高。
3) 电离层:由下向上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热层(增温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增。电离层对可见光、红外甚至微波都影响较小,基本上是透明的,层气十分稀薄,处于电离状态。
4) 大气外层: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遥24~32页):
1)大气吸收;2)大气散射;3)大气反射;4)大气折射
5、大气窗口:
•通过大气层而较少被吸收、反射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即大气窗口。
•6、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及反射光谱曲线?
•7、环境对地物光谱特征的影响。
•1、与地物的物理性质有关;2、与光源的辐射强度有关;3、与季节有关;4、与探测时间有关;5、与气象条件有关
•第三章
•1、遥感有哪些平台?
1•航天平台(300km~36000km);(100m~10km);3•地面平台(0m~50m)
・2、Landsat有哪些传感器?各有何特点及光谱围?
・在landsat1-3上的传感器是反東光导管摄像机(RBV)和多光谱扫描仪(MSS)
在Iandsat4\5上除MSS外还有专题制图仪(TM)
・在landsat7上装有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
・3、SPOT卫星的特点及特征?
・特点:轨道高度:约830公里;卫星覆盖周期:26天;扫描宽度:(60x60)公里;最高空间分辨率:全色波段---,多光谱波段---10米;其扫描方向与飞行方向相同。
特征: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具有倾斜(侧视)能力,可以获取相邻轨道的地表
信息,使重叠率达到60%,构成“立体像对”。
4、摄影成像及其分类?
摄影成像含义: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通过光学系统采用感光材料直接记录地物的反射或发射光谱能量。
分类:按记录方式分:传统摄影成像、数字摄影成像
按探测波长分: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按顷斜角分:垂直摄影:主光轴与地表的夹角小于3度;顷斜摄影:大于3度
按实施方式:单片摄影;航线摄影:航向重叠53%-60%
面积摄影:航向重叠53%-60%,旁向重叠30%-15%
按感光材料分:1、全色黑白摄影:
遥感导论梅安新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