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课件
第一页,共43页。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消毒隔离课件
第一页,共43页。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第二页,共43页。
以下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的感染,或分离出新病原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第三页,共43页。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变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第四页,共43页。
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包括: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
无菌操作技术
消毒药械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高风险科室部门环节和操作的管理
手卫生
职业防护
第五页,共43页。
感染链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第六页,共43页。
二、消毒隔离知识
1、消毒的基本知识
2、隔离的基本知识
3、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
第七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消毒
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重要性: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第八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消毒的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擦拭法,熏蒸法,喷雾法。
第九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根据消毒的效力:
1、高效:戊二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氧乙酸。
2、高、中效:含氯消毒剂。
3、中效:乙醇,碘酊,碘伏。
4、低效:氯已定(洗必泰)。
第十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部分化学消毒剂: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页,共43页。
1、戊二醛:能杀灭细菌、真菌、芽孢和病毒。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注意事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的刺激性较重,注意防护。2、环氧乙烷: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芽孢。适用范围:(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电子仪器,医疗器械,金属,书,一次性诊疗用品等。注意事项:易燃易爆具有一定的毒性。
消毒的基本知识
高效
第十二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高、中效:
3、含氯消毒剂:能杀灭各种致病菌、病毒和芽孢。
使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疫源地等的消毒,可用于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
注意事项:性质不稳当,有腐蚀漂白作用。
第十三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中效:
4、乙醇:对肝炎病毒及芽孢无效。
使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物体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注意事项: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和创伤皮肤。
5、碘伏:能杀灭细菌病毒等。
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浓度分别可用于手术部位、注射部位消毒,创伤皮肤、黏膜消毒。
注意事项:稳定性差,对二价金属有腐蚀作用。
第十四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根据医院管理规范要求: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第十五页,共43页。
消毒的基本知识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末、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的方选化学方法)
。
第十
消毒隔离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