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同名7516)
邵阳学院
音乐鉴赏论文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老师
2012年4月02日
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
音乐鉴赏论文(同名7516)
邵阳学院
音乐鉴赏论文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老师
2012年4月02日
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运用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为快板、诙谐曲。这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运用快板,奏鸣曲式。进行曲式的旋律,明晰的节奏、丰满的和声、乐队的全奏和强壮饱满的音响,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也刻画了一种胜利在望的群体英雄形象。在连接部,这段旋律依然有进行曲的特征,但它更富于歌唱性,好像人们在歌唱着胜利、赞颂着英雄
。
《命运交响曲》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在很多人心目中,《
音乐鉴赏论文(同名75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