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4卷第 3期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 34 No. 2
2010年 5月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ay. , 2010
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
郑祖铤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
唯物史观,又为东方社会提出了一条与西欧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历史环境”理论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依据;
“历史环境”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历史环境理论的提出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环境”理论;“地理环境”理论;“卡夫丁峡谷”理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3 : A811 : A : 1001 - 5981 2010 03 - 0126 - 05
“历史环境”一般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内在和外在的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 ]17
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马克思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环境”理论,评
志初创历史唯物主义后,开始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历史和人析了资产者、无产者及其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变
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并把人类创造历史与历史环境联系在一化。指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新历史环境,“它使阶级
起。马克思用唯物史观根本改造了资产阶级东方学家的“地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
理环境”决定论, 1881年正式提出了“历史环境”决定论,并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 1 ]251并
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使东
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方从属于西方”,但通过阶级斗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
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是怎样提出来的? 他又是如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263
何以此为依据提出“卡夫丁峡谷”理论的? “历史环境”决定 19世纪 50年代起,亚洲出现第一次革命高潮,马克思把
论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什么关系? “历史环境”理论对东注意力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对中、印、俄等东方国家的时政发
方国家选择社会发展道路有何意义?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略表系列的评述,评述追溯了东方国家的历史,提出了以土地
抒己见,求教同仁。公有、东方专制主义、村社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亚细亚生产方
一、“历史环境”理论的提出式”的特殊的“历史环境”。60 - 70年代,马克思通过对俄国
1845 - 1846年马克思写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初创唯公社与较古类型公社的比较研究,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特
物史观后,开始把人类创造历史与历史环境联系起来。指出征,又指出西欧公社消失的原因“是和现代俄国公社的历史
[2 ]433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环境毫无相似之处的历史环境”。在《资本论》第 1卷中
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指出“不论社
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