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在移情说.ppt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在移情
小组成员:
张丽霞罗欣娄蓉贾艳霞郑小静朱文博尤加亮梁政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梦江南 温庭筠
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其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思妇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欲落末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东去。物我交融,创造出很强的审美效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通过品读,我们知道,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这就是诗歌表达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移情”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什么是移情?
移情是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当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含泪问花花不语)。
人与人、人与物的沟通,通常会“推己及人”、“以己度人”。这就是一种移情
“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在他的《空间美学》一书中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通常人们把立普斯作为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
(1847~1933)提出,(1851~1941)。“移情”这一术语源于德语einfuhlund,(1867~1927)根据sympathy(共鸣、同情)转译为empathy 。
立普斯的移情说
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概略地说, 里普斯的移情作用等概念指的是, 在审美活动中, 审美主体一方面把自己的价值情感在对象中加以客观化, 在这里完成客观的审美价值内容; 另一方面观照给定的对象, 使之在自己心灵中主观化, 然后在自己的现实情感中加以体验。其理论核心在于: 把对象主
观情感化过程同时作为自我情感的客观化加以考虑, 据此深刻地把握审美意识中主客观融合的关系。

美在移情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1.81 MB
  • 时间2017-08-08
最近更新